东吴为何一定要夺取荆州?这是东吴自身战略安全的必然抉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04:46

原创 东吴为何一定要夺取荆州?这是东吴自身战略安全的必然抉择

2019-12-23 08:45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在刘备于汉中之战取胜之后,蜀汉的大将关羽于同年率领荆州之兵直逼荆州北部重镇:樊城。正当关羽一路高歌凯进的时候,却在樊城脚下,被稳如铁树的曹仁死死地牵制住了,连日攻打,都难以攻下。最后曹魏也回过神来了,在于禁七军被淹之后,又派出了素有谨慎勇武之名的徐晃,前来救援,导致关羽再难寸进。

正在这时,东吴大都督吕蒙又趁机偷袭了关羽的大后方:荆州,成功地断了关羽的后路,逼得关羽进退维谷只能向益州方向撤退,但最后却死在了麦城之外。

至此,先因荆州之矛盾,又因关羽之死,孙刘两家原本“友好”共同抗曹的盟约,彻底破碎。在长时间内,东吴和西蜀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根本难以抵挡北方强大的曹魏。

有人说拿下了荆州,是战术上的成功,却是战略上的失败,其原因就是孙刘两家各自为战的情况下,根本难以抵挡曹魏。在各自和曹魏的战争中,以及两家之间发生的夷陵之战中,都不讨好,反而造成了国力的大幅度削弱,这也是是后期曹魏能够轻易消灭两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只有孙刘两家戮力同心,才有可能在曹魏强大的压力下求存,如果两国不能联盟,只能被曹魏先后吞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孙权敢冒孙刘联盟破裂的后果,也要不顾一切的拿下荆州呢?只能说荆州无论是对于西蜀来说,还是对于东吴来说,都太过重要了,重要到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下的地步。

一、荆州的地位位置和江东密切相连

长江,虽然现在这条大河在世人的眼里只是一条大河而已,但是在古时候却并不是这样。那时候的长江,堪称是一道天堑,难以逾越,是古能够阻拦古代几乎所有大军的天然最强屏障之一。

而荆州位于恰恰就位于长江上中游,是长江整体防线的龙头,一直以来在南方保持自方独立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三国时期,荆州和江东一个占据长江以北,一个占据长江以南,只有同时占据荆州和江东,才能成功地独占长江天险。所以对于东吴来说,荆州是不可不得的要地。

这一点在鲁肃给孙权提出的基本国策《塌上书》中,就已经描述得淋漓尽致了: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长江绵延万里,是中国南北双方的天然地理分界线,也是南方维持战略守势的心理边界。南方想要对北方展开攻势,就必须要渡过推进到淮河一带。同理,北方想要对南方展开进攻,除了耍小聪明从侧翼进攻,绕开长江,形成对东南经济文化中心的战略包围之外,就只能从正面进攻,即横渡长江。

但是从侧翼进攻,绕过长江所需要付出的人力物力实在是太大了,要么先占四川,自东向西展开进攻,要么占据荆襄,顺势而取江南。前者一般很少采用,在历史上也没有太多实证,而后者则被多次付诸实践。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元灭南宋,当时的元朝统治者已有襄樊,乃宋之咽喉,取喉则宋自毙。但是说着虽然简单,但是在元和南宋在争夺襄阳一事上,却耗时长达数十年之久,损兵数十万之众,可见其难度之大,简直难以想象。

而从正面进攻,在北方没有绝对优势,对南方力量形成巨大压制的情况下,也根本难以成行。具体可以参考赤壁大战,曹操以巨大的兵力优势横渡长江,照样被孙刘联军以少胜多,给成功地击溃了。具体原因无非就是因为北方军队大多不擅长水战,就算有通水性的部分人,也根本没有办法和南方的“游泳健儿”相比。

二、荆州是江东北上中原的战略要点

与《榻上策》相似,诸葛亮在蜀汉《隆中对》中是这样说的: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可见荆州在北进中原的战役中,必然有着不可重要的战略意义。必须从益州和荆州两路同时向北方发起进攻,才能尽全功。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很明显蜀汉就失去了完成这个国策的基本条件,所以才难成功地北进中原。

荆州既然对于蜀汉有如此高的战略意义,那么对于东吴来说,也同样如此。如果没有荆州,东吴首先根本难以抵挡来自北方的进攻(前文已经讲过),同样难以向外发展,最后只能困死于江东,如同后期的蜀汉一样“疲敝”。

之所以这样讲,肯定是有事实原因的。其实在刘备二次进军汉中,和曹操麾下的大将夏侯渊、张郃相持不下的时候。孙权也在同时在做军事准备,不仅是为了配合自己的盟友刘备,也是为了趁机向北占据全部的淮南地区,进而对合肥发起猛攻。

可是孙权虽然几乎抽调了治下的几乎全部兵力赴扬州屯驻,最后却依然失败了。甚至还落下了十万大军被张辽八百人马击退的笑话,自己还差点被张辽给活捉了,更是成就了自己最大的敌人张辽的威名:威震逍遥津。

当然,东吴军队进攻合肥的能力如此之弱,对淮南地区的几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肯定不单单是因为张辽的能力太强,更是因为合肥的地理条件。合肥,不仅城高墙厚,更重要的是它地处于丘陵湿地,本就十分难以行军。如此一来,孙权想要打下淮南,然后再向北用兵的难度极大,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然,其实孙权就算是打下了合肥,占据了淮南地区,其前景也并不值得看好。打下合肥之后前面的就是著名的徐州,而徐州是个出了名的四战之地,简单来说就是地理位置一马平川。这就意味着曹魏最强的骑兵在这里可以发挥百分百的实力,不是任何谋略或者是什么人能够逆转的,在这里进行下一步大战,东吴必然会吃大亏。吕蒙曾经给孙权分析了一下,就算东吴打下了徐州,想要稳固的看住这个地盘,起码得付出七八万以上的兵力。

然后东吴当时的国力虽然不错,但要付出战争中的投入和损失,再加上如此巨多的防守兵力,必然是会难以承受。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虽然刘备和孙权是盟友,但是大家都有争霸天下之心,谁也不敢保证对方会不会背后捅你一刀。将战线拉的如此长,需要还这么高,东吴的国力根本难以维持。

如此一来,东吴想要争霸天下,逐鹿中原,就只有占据荆州,出襄樊这一条路,否则东吴最后的下场,就会和蜀国最后的下场一样,疲敝而死。

三、荆州是吴国和魏蜀达成平衡的关键点

对蜀

其实在蜀汉占据荆州的时候,蜀国的实力和名气甚至一度超过了魏国。毕竟益州是三国时期天下最大的一个州,刘备还额外占据了汉中之地和凉州部分地方,加上具有八郡之光的荆州,在土地面积上都差不多已经有了曹魏的三分之二大了。而北方经过连年战祸,人口已经锐减,实力早已遭到了大幅度的削弱,《后汉书》里明确的提到了东汉末年北方的民生情况:“尸骨无数,血流千里,百里难见人烟。”

而这时的东吴呢?没有荆州的地盘,只有江东一偶之地,加上一个偏僻的胶州,其实力根本无法和蜀国魏国相提并论,这两国的任何一家,单打独斗,实力都远远超过了吴国。所以吴国想要稳固自己的统治,避免被这两家给率先干掉,只能和曹魏联手,暂时先背弃和蜀国的联盟拿下荆州再说。

毕竟弱国无外交,当时还弱小的东吴和当时是一个“庞然大物”的蜀国在一起称兄道弟,其心理也虚得很。万一哪天蜀国为了实现占据南方全部地盘,和北方的曹魏实现完全的南北对立、二分天下,先一步翻脸不认人,那倒霉的就是他们东吴了。这可不是空谈,在吴国的基本国策《榻上策》上,东吴最开始的战略目标,就是这样和曹魏实现二分天下,南北对立,只不过因为刘备的出现而难以实现罢了。

而蜀国在失去荆州之后,其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消减,但依旧保留着足够的战斗力,可以和东吴相提并论,就像是杨过独臂,犹为大侠一般无二。这个时候两个差不多实力的国家,也能更好地建立联盟,因为这个时候的蜀国再想抗击曹魏,就真的离不开吴国了,必须联盟才能真正和曹魏对抗。

而且前文也说过,北方向南方进攻,除了渡过长江,就是从益州绕行。对于北方的人来说,绕行益州确实太过耗时耗力,但是对于位于益州的蜀汉来说,却是恰逢其会,刚刚好。

而荆州和益州之前又是一篇畅通无阻,全无屏障,所以不夺下荆州,有着蜀国这个庞然大物在身边,东吴简直坐立难安(当时的蜀国对东吴来说真的是个庞然大物),随时都能从正面和侧方两面夹击,攻入江东。至于说刘备是孙权的盟友,必然不会做这等事,那想好像是小孩子之间天真的承诺。所谓兵不厌诈,孙权自然不会,会原因把自己的安全交到外人手中。

对魏:

魏国当时已经占据了北方,且和赤壁大战之时不一样。当时的魏国还占据有淮南的大部分地区,这就意味着魏国已经可以训练自己的水军,之后再南下江东,必然不会再闹出赤壁大战那样的笑话。

所以在当时魏国在经济、军事、文化上都占据优势,而蜀吴则有山川之险,而吴国只有一般的长江之险的情况下。倘若魏国再拿下荆州,或者干脆蜀国进攻江东,就等于吴国仅有的长江之利也荡然无存。

所以荆州对于魏国来说,犹如一个人手执刀剑的锋刃,以此为中心,为最前方的攻击点,而刺杀对方。占有荆州,不但可以换取在防御时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可以切断蜀吴之间的联系,并可以从侧翼直接对江南发动攻击。一旦越过长江,则东吴指日可灭。可惜曹操却失去了荆州,丧失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只占据了襄阳、南阳等北荆州很小的一部分。

所以东吴不论是为了让自己的势力能赶上其他两国,达到了力量的平衡,还是达到地盘划分的平衡,就只能自己拿下荆州。此外,荆州无论是给魏国得到,还是让蜀国得到,对东吴来说都是很不利的。

而维持这种均势正是吴国赖以立身的基础,所以拿下荆州是东吴自身战略安全的必然抉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