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为什么潮汕人对拜老爷如此执着?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07 11:38

原来:为什么潮汕人对拜老爷如此执着?

2019-03-28 20:08

这是在首部潮汕话院线电影《爸,我一定行的》中出现的一幕——主角狗哥的父亲在天未亮之时,便到庙里拜神。

一个男人都如此虔诚,这个族群为什么不敢舍弃这种外人眼中的奇葩事物?很多不解的人更是把潮汕人虔诚拜老爷这种现象视为迂腐的迷信。这种无法理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拜老爷的频率之高。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拜神最多的当属广东人,而在广东人之中,拜神最多的当属潮汕人。其主要体现在初一十五和时年八节要拜,各路神明的生日要拜,家中有求或诸事不顺也要拜,频率比基督教徒做礼拜还要高出许多。

二是在神明的数量之多。潮汕人拜的神若按来由分类,可以分为自然神、道教神、佛、儒家神、英雄神和行业神等,每种类别里面又包含多位神明,不同村庄敬拜的神还都有所差别,潮汕人的多神崇拜的对象难以统计。

也正是因为拜老爷的高频率和多对象,所以很多外地的朋友会把潮汕的拜老爷看成一种迷信。他们直观上觉得这是愚昧的旧社会残风。正是因为误解太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好好认真解释下关于拜老爷这件事,究竟为什么潮汕人那么崇尚拜老爷?

在此,我们可以用两个例子来进行类比,深入地剖析潮汕人如此崇尚拜老爷的深刻社会原因。

苦难史下的信仰

先以西藏为例,西藏位处高原,土地贫瘠,自然条件极度恶劣,藏民的生活大多非常艰难。很多去过西藏的人都对藏民的幸福感表示不可理解,大家都不明白在残酷的环境中,为何藏民还能活得那么满足?这就离不开佛教信仰了。西藏全民信仰佛教,对佛教的虔诚与生俱来,

而佛教教导他们忍耐今生困苦以求来世幸福,因此佛就成为了藏民们的精神支柱。

苦难会刺激人们对精神信仰的追求,从而获得精神支柱,藏民是如此,潮汕人也是如此,只不过前者是信仰佛教,后者是信仰神明。潮汕是一个充满苦难的民系,这怕是许多人并不了解的事。

潮汕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古便注定是一个多灾难的地方,其中不乏天灾、人祸和兵事。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说天灾吧,潮汕位于广东省东部,有较长的海岸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地壳运动和断裂构造的综合影响,境内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因此台风、暴雨洪涝、风暴潮、干旱、地震、地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2013年潮汕的特大水灾,相信本土很多人都还历历在目,但这与古代难预测、难救援的各种自然灾害比起来,破坏性就是小巫见大巫。

根据潮学研究者黄挺老师在《潮汕史》里面的统计, 潮汕地区单单在明朝一朝就发生严重的风灾27次,水灾38次和旱灾21次。因为当时统计技术落后的原因,我们无法知道被这些灾害夺去生命的人数,但一定不为少数。至于为什么明朝的潮汕会发生如此多大型的自然灾害呢?这是因为当时受到“小冰期”的影响,前后有两个气候变冷的时期,气候变冷使得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显著增加,其中尤以水灾、旱灾和风灾为多,并且危害也日益严重。

再来说些近点,且有详实数据可考究的灾害。比如上个世纪前半叶发生的几场天灾。

1918年到1921年期间,汕头的南澳共发生三场6级以上的地震。潮汕地区其实是华南地区地震相对多发区,因为它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重要地段,即泉州——汕头地震带,所以历史上才会发生过那么多大型的地震。至今汕头市仍是全国、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这一点怕是许多人不了解的。

1918年汕头南澳地震后

这三场地震分别是1918年的7.3级地震,1919年的6.1级地震和1921年的6.3级地震。其中1918年的7.3级地震是除台湾省外,华南诸省(区)自1600年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四年三场大地震,搞得人心惶惶。

到了1922年,潮汕发生了被称为“中国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的“八二风灾”。死亡人数保守统计有四五万之多,有的甚至统计出了八万多的死亡人数,创造了民国年间一次风灾死亡的最高记录。

八二风灾收尸现场

再到了1943年,广东发生了人类历史罕见的旱灾,被称为“20世纪世界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死亡和逃难人数高达300万。而这次旱灾的重灾区刚好是在潮汕,由旱灾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在《饶平县志》、《潮阳县志》、《揭阳县志》和《惠来县志》等地方志中均有记载灾中该地死亡人数,其中潮阳尤甚,死亡人数高达20万,揭阳因为多产米,死亡人数较少,但也有6万多。

1918年大地震、1922年八二风灾、1943年潮汕旱灾······当时恰逢战乱时期,自然灾害的频繁降临,对潮汕人的生活来说,犹如雪上加霜。上面列举这二十多年间发生的事,也就是潮汕苦难史的最好铁证。

说完了天灾,接下来说说人祸。潮汕的整体地理布局为三面背山,一面环海,这么一来就注定了古代周边多山贼和海盗的情况。在明一朝,倭害最为严重。

倭害也即是指倭寇危害,倭寇在当时是一种组成复杂的日本海盗组织,它由中日流氓、海盗和海盗式武装商人纠集的海上武装势力集结而成,是以洗劫沿海居民为目的的利益集团。倭寇烧杀劫掠,破坏生产,给当时潮汕地区沿海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单单在嘉靖一朝,发生的惨案就足够多了。在此列举两例。

比如在嘉靖三十七年,倭寇洗劫了当时的荆陇和洋尾(在今潮阳)等村,杀死了数千人;又比如在嘉靖四十年(1561春),倭寇攻陷大城所(在今饶平),烧杀劫掠之后,还因为尸体处理不当而引发了大瘟疫,当地人口减少了六七成。正如地方志记载:“ 丁口耗散,十之六七。”

最后是潮汕兵事带来的苦难史。潮汕地处省尾国角,远离中央政权,并不处于重要的战略位置,为何会有兵事呢?这就跟各个封建王朝末代政权的逃亡路线有关,以南宋为例。

元朝的政权始于蒙古,从北方关外一路往南夺城,南宋末代政权无力招架,只能往南撤退,最终退到闽粤沿海一带便无路可走了,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便成了南宋小朝廷的最后抵抗根据地之一。为了予以血的教训,元兵攻下潮州城之后,便进行了屠城,也正是因此,现在潮州才留下了“三家巷”的地名。

清朝灭亡明朝的过程,何尝不是相似?清兵从东北地区入关,一路对明王朝赶尽杀绝,最后南明政权也在潮汕挣扎。清兵夺下潮州城后,也通过屠城的方式以示权威,最终十万军民死在清兵刀下。有了这样一段史实,潮州才留下了超度屠城十万亡灵的“普同塔”。

“三家巷”和“普同塔”,都是潮汕兵事祸害的见证,而当时的潮州也成了被屠城两次的州城,这在中国历史上也属于极其罕见的事。

这些天灾、人祸和兵事只是潮汕苦难史的冰山一角,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三者的频发离不开潮汕的特殊地理环境,因此说,有些事,真的是一早便注定了。

苦难若多,必定坚信心中所坚信。潮汕人对于众多神明的坚信与西藏人信仰佛教是一样的道理。正是这些苦难,让潮汕人以神明为精神支柱,毕竟在生产力落后的当时,老爷的存在代表了一种希冀,使潮汕人心存美好,并坚信苦难终将会过去。苦难带来的恐惧感,让人们虔诚地认为有神明的保佑,注定会走过困苦。

漂流史下的信仰

族群苦难过多是潮汕族群对神明虔诚的两个重要原因之一,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潮汕人的漂流史。

相似的例子则是犹太民族。犹太民族因被大国欺压,流浪到世界各地。两千年的漂流生活,没有磨灭他们内心的信念,他们的宗教信仰让他们学会了永不屈服。他们始终认为,伟大的上帝与他们的祖先有着约定,一切的苦难终将过去,他们永远不会被抛弃。或许,正是这种执著,让他们终于从迷失中走了出来,最终,获得了升华。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在失意的时候,他们信仰上帝的拯救,当苦难过去,他们认为那是上帝的杰作,是上帝拯救了他们,因此,他们更加坚定了心中亘古未变的信念。

潮汕人何尝不是这样?作为一个漂流的族群,潮汕人的漂流史并不比犹太人容易多少。

潮汕移民史上的红头船

潮汕人的先祖是因为历史上的的永嘉之乱、安史之乱和靖康之乱而从中原一带迁入福建,后再迁入潮汕。只是这些史实仅仅只是潮汕人漂流史的的开端,毕竟到了一千多年后的现在,潮汕人也无法逃避这种漂流的宿命。

这种漂流的宿命源于一直以来潮汕本土资源的匮乏,从而导致在资源竞争中落败的人会选择外出。在古代最突出的就是土地资源与人口的矛盾,受地少人多地理环境的影响,当农业社会耕地无法支撑潮汕人口增速的时候,潮汕人向外地移民的迹象便开始出现。

若是大型成规模的,还数一个半世纪内的三波大型移民,这三波移民分别是发生在1860年至1949年、1979年至2000年和21世纪后。

第一波发生1860年至1949年。当时处于战乱年代,且多天灾,社会极其动荡。为了生存,一大波潮汕人漂洋过海,主要的目的地就是东南亚。

第二波移民1979年至2000年。原因是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兴起,使拥有强烈商业意识的潮汕人走出了潮汕,哪里商业发达,哪里就有潮汕人的足迹。

第三波移民则是开始于21世纪,移民者主要是潮汕的80后和90后。但这一波移民的出现不是由于生存或者商业的激发,而是由于我们一代人内心深层对于人情社会不公的无奈,以及对于家乡自然环境恶化的恐惧。

潮汕人的移民线图其实就是从中原入闽地,再从闽地入潮汕,在潮汕根基稳固之后,由分别向海外和国内各地移民扩散,最终形成了“本土一个潮汕、国内一个潮汕和海外一个潮汕”的现实情况。

漂流注定了家庭的离别,也注定了未知的迷茫。尤其在古时候通讯落后的情况下,一去也许从此杳无音讯。古时潮汕人的出行途径是乘船出海,对于出行的人来说,大海无疑是最让人畏惧的,人们永远不知道海上会发生什么危险。这种天生的恐惧让大家觉得亟需神明的保佑。

而对于在家的妇人来说,老爷也就成了一种精神寄托。她们每逢初一十五便祈求出门的男人平安顺顺,在外的男人也祈求全家大小能够早日团聚。所有的未知、迷茫和无助都通过神明而转变成人生前进的勇气。

心安才是归处

心安才是归处,依靠拜老爷的信仰行为维持生活对潮汕人而言不可或缺。这就是这个漂流族群对于拜老爷的需求。

苦难和漂流,就是潮汕历史中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而这两个词,便催生出了潮汕人信仰神明的因子。

潮汕老爷背后的普世慈善

可能有些人又会说,宗教他有引人向善的作用,潮汕人的拜老爷都是为了自己而拜,并不具有普世价值。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在潮汕的老爷文化之下,衍生出了潮汕文化的另外一种构成,那就是善堂文化。

潮汕的善堂是怎么样的呢?其主要宗旨是弘扬佛家慈悲济世、积德从善,奉行济困扶贫、修桥造路、抚孤恤寡、助残助学、救灾救难、收埋无主尸休、调解民间纠纷、敬惜字纸等善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善堂逐渐演化成集释、道、儒文化于一炉的民间自发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济机构。

在潮汕,人们是把为民做过好事的先贤或神仙当作崇拜对象,以增强对善堂善信的凝聚力,把对老爷的崇拜延伸到日常生活的行善中。这种行为,在全国是独无仅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老爷是引领潮汕人向善的,具有外显的普世慈善价值。

汕头存心善堂

这就是潮汕人的信仰,那一句“老爷保号”,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潮汕人的血与泪,屈辱与艰辛,也是潮汕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显仪式。生活需要它,修行也需要它。每个人都在自己熟悉的神明保佑下构建自己的信仰体系,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形成自己的行为规则。

来源:潮汕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