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职责清单有哪些内容?
答
共7个大项20个小项,主要包括:(1)加强对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2)健全依法民主决策机制;(3)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4)加强政策安排和制度设计;(5)健全行政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6)自觉维护司法权威;(7)提高政府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问2.市、县(区)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职责清单有哪些内容?
答
共6个大项12个小项,主要包括:(1)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2)扎实推进机关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3)规范决策行为;(4)坚持严格执法;(5)推进政务公开;(6)自觉接受司法监督。问3.根据《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党委主要负责人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应当履行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答
主要职责有:(一)充分发挥党委在推进本地区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将法治建设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三)严格依法依规决策,落实党委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加强对党委文件、重大决策的合法合规性审查;(四)支持本级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依法办事,不得违规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五)坚持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和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六)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法治氛围。问4.根据《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应当履行的主要职责有哪些?
答
主要职责有:(一)加强对本地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及时研究解决法治政府建设有关重大问题,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保障、创造条件;(二)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依法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三)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四)督促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依法行政,推动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五)自觉维护司法权威,认真落实行政机关出庭应诉、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六)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实施普法规划,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问5.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三者的关系?
答
三者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三者本质一致、目标一体、成效相关,必须相互统一、共同推进、形成合力。依法治国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求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依法行政是各级政府活动的基本准则,要求各级政府必须依法全面履行职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问6.如何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的关系?
答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其中,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三者共同构成全面依法治国的三根支柱,缺少任何一个方面,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就不完整,总目标就无法实现。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这就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三者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推动三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问7.如何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答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经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要求。稳定压倒一切。保持社会稳定,是顺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稳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前提。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内在统一的结合点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离开这个共同的立足点和政策措施的结合点,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政策的协调性,发展的全面性、稳定的长期性都将难以实现。只有抓住这个结合点,三者才能真正成为互为前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问8.宪法第五条关于建设法治国家是如何规定的?
答
该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问9.如何理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答
(1)法治能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而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保护产权就是保护生产力;(2)法治能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3)只有完善制度、加强监管,才能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造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减少欺诈、违约、制假售假、投机取巧等不规范行为,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问10.《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加强市场主体平等保护、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作了哪些规定?
答
在加强对市场主体的平等保护上,一是强调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明确国家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在使用要素、享受支持政策、参与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平等待遇,为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强化法律支撑;二是强调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的保护。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经营自主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保护企业经营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加大对市场主体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三是强调为市场主体维权提供保障。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主体维权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维权服务。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方面,一是聚焦破除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障碍。明确了通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持续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为市场主体进入市场和开展经营活动破除障碍。要求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注销办理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间、降低注销成本,推动解决市场主体“退出难”问题;二是聚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应当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保障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及时惠及市场主体,并对设立涉企收费作出严格限制,切实降低市场主体经营成本;三是聚焦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明确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不得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设置歧视性要求。
问11.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对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保障作了哪些规定?
答
一是增强法规政策制定的透明度。明确制定与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规政策,应当充分听取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除依法需要保密外,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二是增强法规政策实施的科学性。明确新出台法规政策应当结合实际为市场主体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并加强统筹协调、合理把握出台节奏、全面评估政策效果,避免因政策叠加或相互不协调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三是加大涉企法规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明确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集中公布涉及市场主体的各类法规政策,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宣传解读。问12.我市主要出台了哪些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
答
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多证合一、先照后证”企业登记措施,实行“小时清单登记制”、“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推行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的“联审联办”、“集成办理”、“联合验收”等制度,大大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推行不动产登记全程网上办理,实行60分钟领证制度;创新融资渠道和品种,放宽知识产权、动产抵押担保、税银担保、应收款担保等融资手段,极大方便企业融资;开展企业税费负担清理,实行“收费清单目录制度”,做到只减不增;推行行政事务“全面集中”、“政务信息全面公示”、“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等模式,实施“行政权力清单管理制度”。问13.我市在抓生态环境保护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
依法实施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持续推进《泸州市水污染防治激励约束考核暂行办法》,着力建立市内河流上、下游水环境质量激励约束考核机制。将4900万元沱江流域生态补偿资金预分配到相关区县,制定《泸州市水污染防治专项2018年度实施方案(沱江段)》项目清单。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召开《泸州市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5)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会,出具审查意见。坚持重大行政决策民意调查制度,持续开展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风险评估工作,确保重大决策的合法合规性。2017年以来,全市没有党政领导干部因发生《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规定的追责情形受到纪检监察机关追责问责。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2018年以来,对18个乡镇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根据四川省审计跨市交叉审计安排,合江县、古蔺县、江阳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先后接受了相关审计。问14.我市拥有立法权后,出台了哪些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答
目前,我市已出台地方性法规6部、政府规章2部,其中《泸州市白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条例》为全国首部旨在保护和弘扬白酒文化的地方性法规,标志着泸州在白酒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上有法可依。2018年以来,我市起草的两部政府规章《泸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泸州市机场净空及电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均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提高公众参与度。问15.请谈谈泸州市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
答
一是动态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015年底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017年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在全省统一平台上实现目录化、编码化,动态化管理。2018年公布市本级行政权力、责任清单。2019年结合机构改革及时清理调整。二是全面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2017年在龙马潭区试点设置行政审批局,集中行使省市下放、区级划转的行政管理事项。2019年各县(区)均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三是“减证便民”改革成为全省标杆。在全省率先开展“0证明城市”创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全域推进,今年年底前全面实现“0证明”目标。
四是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先后推出“小时清单制”、“全程电子化登记”、“证照分离”、“套餐式注销”等商事制度改革创新。在全国首创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实行审批部门“倒计时”服务,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实施涉企证照联合简易注销登记。2019年5月,全国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泸州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在大会作经验交流。
五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获得国、省推广。梳理市本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事项一千多项,实现市本级“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 95.7%,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4.2%,位列全省第一位。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开展企业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大力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2018年,国家发改委肯定表扬并在全国推广泸州市深化行政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泸州市“实现不动产登记‘60分钟领证’”经验由省政府在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