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友何处还?桑梓洞庭畔
——市政协“引能人回乡创业 促家门口就业” 课题调研综述
2023年,“引能人回乡创业 促家门口就业”课题被列为调研协商课题之一。市政协成立课题调研组,由市政协副主席牵头,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具体负责,民革岳阳市委会、汨罗市政协共同承办,部分市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参与。
锤炼“调研功” 掌握实情书答卷
3月至6月,课题组先后走访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人社局等单位;深入汨罗市、平江县、经开区等地实地调研典型返乡创业企业、产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致电、函询邵阳市、湘西州等地收集外地典型经验做法。同时,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组织调研人员共同探讨,理清症结,集思广益,最终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8000字调研报告和12个方面32条建议的建议案。
市政府领导对市政协课题组协商监督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鼓舞。在市政协调研课题的推动下,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已出台《岳阳市返乡创业专项行动三年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铺设“回乡路” 湘友齐聚建家乡
我市持续密切关注中央、省相关政策,坚持高位推动,相继出台《岳阳市进一步稳定就业激励创业三十条措施》等系列政策“筑巢引凤”。一揽子政策举措吸引了成千上万在外打拼的岳阳籍能人回到家乡。
华容企业家、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为华容县引进配套项目15个,不仅带动经济发展,而且提供了大批返乡企业工作岗位;汨罗市黄吉光推动“小田变大田”,投资高丰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在全国广泛推广,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湖南省委《改革调研专报》分别作典型推介。
“在我返乡创业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全方位用心用情服务,市政协的多位领导亲自到合作社指导,让我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党的二十大代表、岳阳县政协委员、岳阳县丰瑞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董敏芳带领的团队打造了湖南最大的工厂化旱育秧基地,服务农户上万户,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近百人。
搭造“优平台” “归雁”领航化“头雁”
目前,我市大部分地区与寓外乡友交流主要通过各级异地商(协)会、老乡会等平台,但异地商会组建覆盖面较低,交流内容局限于交流联谊,与企业、项目联系不紧密,对重要乡友投资意愿缺乏了解。
岳阳市正持续为优化引能人平台作出努力,用心用情用力给予乡友归巢全力支持,利用“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推进会等重要窗口,招徕乡友回乡创业,让乡友有施展才干的广阔空间和舞台。
建议案建议,“归雁”回巢,化作“头雁”,要求突出示范引领,统筹多方资源,以乡友存量带动招引增量,激起乡友返乡创业的情感共鸣。市委、市政府领导表示,强化高频互动,充分利用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创造更多合作“商机”;强化示范带动,发挥汇川、高澜等链主企业作用,着力导入上下游、配套及关联项目企业,形成招引的“葡萄串”效应,真正做到“招回一人、引来一串、带动一片、致富一方”。
建设“蓄水池” 协同发力助就业
“据市人社部门的统计,2023年我市高校毕业生近2万人,就业压力较大。”面对当前就业困境,市政协委员安丽娣建议,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扶持引导,培育行业生态,为本土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发挥大学生在推动乡村振兴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中的青年主力军作用。
破解当前人才短板,不仅要在“筑巢引凤”上下功夫,更需深入挖掘“源头活水”,让岳阳人才“蓄水池”提质扩容。要在自主培育上做好文章,打通环节,形成帮扶合力,助推帮扶载体建设,搭建劳务协作平台,关注发掘岳阳高校毕业生留岳人才,有针对性地引导毕业生回乡创业,举办对口创业培训,打造优秀的创业就业团队,千方百计壮大岳阳人才后备力量,形成良性互动,持续为岳阳稳增长、促发展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优化“生态圈” 当好湘友“服务员”
建设家乡,是乡友的情怀,但让乡友企业安心发展,需要的则是地方政府的诚意与格局。
“要牢固树立‘服务无止境、优无止境’的理念,让更多乡友关注家乡、青睐家乡、投资家乡,助力家乡发展。”11月28日,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黎作凤在出席湖南国耳生物科技项目开工奠基仪式时强调。湖南国耳生物科技项目是对接长三角招商引资,大力实施“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工程以及积极推动“湘商回归”和返乡创业工作的重大成果。
“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返乡创业实体企业对扶持政策不完全清楚,部门单位宣讲政策覆盖面还不广,土地要素配套不够,金融服务欠缺。”市政协常委杨景建议,要摸清底子精准指导返乡创业主体、整合政策精准赋能返乡创业人员、畅通渠道精准服务返乡就业群众。
市政协委员邢涛认为,要切实增强返乡能人创业的荣誉感,营造能人回归的良好氛围。他建议,建优建强产业链条,推动能人项目和传统产业双向奔赴。建好能人人才库和能人项目库,做好“两库”对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为能人搭建平台载体,为能人回乡创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通讯员 刘 佳 记者 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