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1-01 14:04

主持人尚进: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襄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2023年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有:

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郑传兵同志;

老河口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国强同志;

襄城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胡小兰同志;

谷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珈睿同志;

首先请郑传兵同志介绍全市营商环境总体情况。

2023年襄阳市营商环境总体情况通报

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郑传兵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襄阳市发改委、市营商办,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安排部署,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统筹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持续为优化营商环境加码赋能,做到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主要表现为“五个进一步提升”。

一、齐抓共建进一步提升。一是高位推进。强化优化营商环境“一号工程”地位,建立了书记、市长任组长的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双组长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对营商环境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二是协调推进。市人大、市政协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议、提案作为重点办理事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同志亲自领办《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提案。市纪委监委、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年度重点督查内容,开展了2次专项整治行动和2次联合督查。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全力推进营商环境工作。三是压责推进。市发改委(市营商办)聚焦控制成本若干措施、稳经济政策、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先行区改革试点、建设统一大市场等重点任务,制定任务清单和路线图,压茬推进各项重点任务。

二、政策供给进一步提升。一是做优顶层设计。聚焦降成本主题,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出台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39条”、培育有效市场主体和支持服务业发展“40条”、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和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55条”等指导性政策文件,强化顶层设计。二是实现多方协同。市行政审批局、市住建局、市法院、市水利和湖泊局等职能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制定本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工作方案,推进各项举措落实落地。三是推动共向发力。市财政局、市地方金融局、市减负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市税务局相继出台了《襄阳市进一步优化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促进信贷投放支持襄阳都市圈建设的若干措施》《襄阳市开展“打造涉企保证金最优城市”改革实施方案》《关于依法服务和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十条措施》《全市税务系统推行“税讯达”实施方案》等措施,切实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轻装上阵。

三、办事便利进一步提升。一是市场准入更便利。实现了登记、变更、注销“一网通办”,企业开办由“210”标准提升为“2050”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范围内标准化地址登记。针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歇业申请,即办即结。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再取消6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一业一证”改革拓展至25个行业,全面推行承诺即入制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已办理行业综合许可证9443张,其中“信易批”办结3500件。二是政务服务更便利。市级“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0跑腿)、减环节”缩减比例分别达到92.15%、32.33%、58.18%、86.23%。全市“一事联办”主题事项达195项,“鄂汇办”襄阳旗舰店上线高频事项675个,襄阳都市圈35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异地通办,襄阳市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试点城市。出口退税办结时间在原来2天的基础上,再压缩至0.61天,退税时效全省第一,跑出襄阳“新速度”。三是获取要素更便利。在全市范围内政务大厅及政务平台均设立“水电气报装”线上线下窗口,在樊城区、襄城区以及各开发区挂牌设立水电气共享营业厅。推进“用地清单制”改革,印发《襄阳市社会投资类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试点推行“桩基先行”,建设项目设计方案批复后可单独办理桩基施工许可。试行“批供合一”,推进建设用地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作,开发区(园区)范围内新增工业用地完成100%“标准地”出让,实现项目综合时间周期从117天缩短到42天,时间压缩了2/3。

四、企业获得进一步提升。一是政策兑现精准直达。开展涉企资金申报“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压减企业申请材料、环节、时限25%以上,搭建襄阳“政策通”平台,上线11.4万条企业数据信息,对企业精准“画像”,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截至目前,全市惠企事项达690项,“无申请兑现”事项达440项,“不来即享”事项达250项,共兑现资金总额7.68亿元,12400家市场主体直接受益。运用金税系统“征纳互动”模块,开展政策精准推送,“一对一”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比例达到90%以上,今年共推送各类政策80余万条次,截至10月,全市新增“退减免缓降”税费42.88亿元,受惠企业达31.97万户次。二是政府买单实惠更多。市本级赠送印章累计近3.5万套、13万余枚。将市区工业项目“多测合一”工作经费纳入各城区政府预算,成果免费共享,减免用户负担近600万元。地形图非密测绘成果免费提供,已出图面积合计3244万平方米,为企业减免费用约8148221元。工业项目不动产登记“零收费”,工业项目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免收,减免费用共计约2亿元。区域性统一评价成果免费应用,市县两级政府将评价费用7129.48万元纳入财政预算,全市分四个批次完成了10个县(市、区)约15万亩的区域9个行业专题评价编制、审批、入库工作,入驻项目可免费享受评价成果,平均每个项目节约评价费用约100万元,时间成本两个月以上。市融资担保集团融资担保额达27.11亿元,平均担保费率低于0.21%,累计减费让利达6285万元。三是涉企收费大幅减少。截至目前,更新了14次收费目录,我市共有行政事业性收费31项,涉企收费13项,政府性基金5项,比首次公开的目录数目分别降低61.25%、74%和50%,巩固了省定外收费“零收费”成果。

五、合规保障进一步提升。一是执法更规范。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全市涉民营企业行政执法工作监督检查重点内容,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在市场、城管、税务、交通、环保等重点领域推行“全程说理式执法”。实行部门联合监管,截至9月,全市共发起“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检查1606次,排全省第2位,累计减少进企检查875次。二是涉案更厚爱。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今年以来涉企案件“一卡两表”发放率100%,线上评估率达到100%。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探索刑事诉讼全流程合规适用机制,探索合规程序前延至侦查环节,不断积累实践样本,尽快形成侦检环节合规衔接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共办理企业合规案件11件,其中检察建议模式4件,合规考察模式4件,直接考察模式3件;涉及企业11家、企业相关责任人员11人;起诉2件2人,不起诉3件3人。办理的全省首例审判环节合规案件今年分别被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三是联动更顺畅。拓宽营商环境问题投诉监管渠道。进一步拉近市场主体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距离,市营商办开通“襄阳营商”公众号,内部设置投诉通道,并制作了《优化营商环境告知书》宣传海报,在市民中心、办事服务大厅、工业园区、各类市场醒目位置统一印制张贴,方便群众参与对营商环境的监督。截至目前,市营商办通过各种渠道收到市场主体反映问题85件,已办结80件,正在办理核查5件,办结率94.1%,办理满意度100%。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尚进:下面请杨珈睿同志介绍谷城县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情况。

谷城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通报

谷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杨珈睿

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作为稳增长的关键之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在打造贴心、安心、舒心的市场环境上下足功夫,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发展之“进”。2022年营商环境评价名列全省20强,较2021年前进52位。

——强力推进有高度

谷城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常务副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设立县营商环境发展促进中心,承担全县营商环境工作,构建“领导小组牵头抓总、营商办统筹推进、部门协同配合”工作格局,实施双周工作例会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书记县长亲自研究谋划年度工作,先后5次专题听取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汇报,主持召开3次工作推进会,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制定实施《谷城县营商环境考核奖励办法》和“五个一”创优奖机制,充分调动各乡镇、各部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优环境有深度

在政务环境上,从“重流程”向“重服务”转变,跑好服务“每一公里”。我们坚持营造同样条件成本最低、同样成本服务最好、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的目标,直接取消审批1720件,实行告知承诺6603件,“一窗通办”事项1602项,综合受理窗口政务服务事项比例达85%,县本级1751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减比例达94.5%,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稳步推进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并联审批、“多评合一”“多测合一”,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实现“五证同发”。“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劳动争议速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税务首违不罚智能化办理”等15大改革事项入选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创建名单。

在市场环境上,由“降低门槛”迈向“全程帮办”,做到市场主体办事不求人。在开办企业方面,对25个行业实施“一证准营、一码亮证”,企业登记、刻制公章、申领发票等企业开办事项全流程“一网通办”。在项目投资方面,实施帮办手续、交办事项、督办落实的“三办”工作制,对所有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一对一”服务,做到无事不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不松手。2023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6483户,同比增长74.7%,预计新增四上企业270家,同比增长65.5%,市场活力大幅迸发。

在法治环境上,变“刚性执法”为“制度护航”,实现安商暖企。在全省率先建成“全覆盖”“多元化”“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聘请20名县内知名企业家担任法治化营商环境监督员,15家商会与县内律师事务所签订公益法律服务合作协议,实现县属商会公益法律服务全覆盖,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制定“十要十不准”和“八项具体制度”,解决频繁执法、随意检查等突出问题。开展涉企行政处罚“一案三审”执法监督,全面规范涉企行政处罚行为,确保涉企行政处罚合法适当,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暖心服务有温度

在项目建设上,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实施“三办”(帮办手续、交办事项、督办落实)工作机制,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骆驼动力电池回收及再生项目,仅用一个月完成了209亩土地征迁、场地平整。吉利硅谷项目一期投产仅用159天,二期60万方场平25天完成、8个月竣工投产,仅用19天完成三期征迁工作,跑出了谷城项目建设加速度。

在政策帮扶上,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精准度,靶向性出真招实招,打出一套助企纾困“组合拳”,助力企业更好发展。制定实施谷城县惠企政策一站式兑现工作实施方案,修订完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惠企政策一站式兑现专区,推进惠企政策线上兑付,确保各类惠企政策直达快享、超前发力,用“真金白银”为企业纾困。新金洋资源、骆驼贸易等300余家企业通过一站式专窗,享受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奖励资金3000余万元,兑现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生产企业奖补资金6600余万元,极大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得益于优越的营商环境,先后吸引世界500强吉利集团、中国500强兴发集团、中国行业10强潘达尔集团等国内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来谷投资兴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借此机会,衷心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将更多镜头聚焦谷城、宣传谷城、推介谷城。热忱欢迎八方宾客来谷考察洽谈、投资兴业,我们将以最大诚意,提供最优质服务,创造最优越的投资环境。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尚进:下面请刘国强同志介绍老河口市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情况。

老河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通报

老河口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刘国强

各位媒体朋友们,下午好!

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老河口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决策部署,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抓手,全力打造政务环境更高效、市场环境更便利、法治环境更公平、惠企环境更满意的营商环境。

一、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一)深化“首席服务员”制度。设立“首席服务官”服务窗口,“首席服务官”模式已覆盖全市18个部门,为176个项目开展帮代办服务246次,开展审批服务4000余次,办理完结率和回访满意度均达到100%,工作经验《老河口“首席服务官”助力办事无忧》于2023年9月6日被湖北日报宣传推广。

(二)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采取无差别综合办事窗口和分领域综合办事窗口的模式,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我市“一事联办”主题事项共217项,共办理“一事联办”线上办件4208件,线下办件20026件。扩大“跨域通办”服务范围,与5省18地签订“跨域通办”合作协议,通办事项清单最高达215项,共办理跨省通办业务5470件,省内通办业务3630件,襄十随神业务1272件,跨县通办业务357件。完善自助智能服务,设置24小时政务税务自助服务大厅,配置各类自助服务设备30余台,同时将自助服务设备延伸至乡镇和社区,部署4台自助设备,均可以为办事群众提供多项政务事项的自助服务。

(三)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和“五证同发”,扩大区评成果运用。今年以来,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5宗,已有8个项目享受改革红利,实现了“五证同发”,并为10余个项目开展前期服务。加大全市区域性统一评价工作成果与新出让土地方案的结合力度,凡在区域性统一评价范围内,符合适用条件的,一律免费使用区域性统一评价工作成果。今年以来,全市应用区评成果项目10个,应用土地面积550.59亩,总投资37.82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节省资金50余万元。

二、努力打造宽松舒适的市场环境

(一)全面落实“证照分离”“一业一证”等登记便利化措施。大力提高登记注册信息化水平,在全市登记窗口全面推行登记全程电子化工作和市场主体登记智能审批系统,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登记“无纸化、零跑动”“不见面”审批,今年我市共办理371件行业综合许可证,涉及25个行业。

(二)便利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升级企业开办“2050”服务标准,将企业开办涉及所需信息整合为一张表单,一次采集,企业开办压缩为“1050”标准,全市共办理企业登记8726户。推行“预约即开户”,今年以来银行预约开户办理58家;推进企业变更、注销等事项网上办理,变更事项达2500余件;推行企业简易注销营业执照“免回收”公告作废制度,简易注销和一般注销共395家企业。

(三)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我市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内部建立了3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常态化地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业务指导、咨询、培训、维权服务。严格落实国家专利收费减缴相关规定,减轻企业、个人专利申请和维护负担,释放企业活力;设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开展诉调对接、行政裁决书强制执行等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群众获得感。

三、努力打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

(一)大力推行规范柔性执法。建立了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定期抽查机制,通过抽查各行政执法单位案卷70余卷,发现问题13处,并严格要求各单位整改。制定了《老河口市关于全面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四张清单”制度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行“说理式”执法、柔性执法。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工作,依法监督处理12起不当行政执法行为,发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建议书》10份,在开展执法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10起,其中有7起通过《问题线索移送函》移送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二)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常态化推进企业信用分类+双随机监管,全市发起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任务81个,引用信用任务数60条,联合抽查占比100%,累计减少涉经营主体检查124次,我市部门联合双随机工作在全省99个县(市、区)排名第21位。依托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审管信息主动归集和交流互动模块,全市14个部门8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审管联动”信息系统上线,推送审批业务6016条,反馈监管任务5727条,实现任务推送率100%,监管反馈率95.2%。

(三)深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今年我市共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3件,其中2件已整改完毕,作相对不起诉处理,在办1件。探索涉案企业与责任人双重合规整改,委托第三方监管人开展社会调查;探索“智慧平台+多方联动+实地查验”的动态监管模式,并引入社会公益服务,综合研判整改实效;探索推进检务督察参与合规验收工作机制,防范企业合规案件廉政风险等,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口经验”。

四、努力打造市场主体满意的惠企环境

(一)全面推行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贯彻落实省委、襄阳市委的决策部署,出台了《老河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无申请兑现”改革事项和2023年“确需企业提出申请”事项的通知》(河政发〔2023〕6号),兑现资金拨付流程由之前的7个工作环节缩减为3个环节,拨付时间由过去1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2023年以来,兑付“无申请兑现”资金4886.34万元,惠及465家企业及个人。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信贷投放力度,2023年以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08.69亿元,新增贷款38.15亿元,完成年度工作目标40亿元的95.37%;存款余额361.1亿元,新增存款32.61亿元;新增额存贷比116.99%,余额存贷比85.49%。

(三)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渠道。发挥平台受理企业诉求办理功能,接到案件后在三个工作日内将诉求转办给相关责任部门,相关责任部门在五个工作日内迅速解决,今年以来平台解决协调帮助类案件10件。开展民企沙龙、“企业家日”系列活动,解决企业反馈问题,已经举办民企沙龙5期。持续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已收集到39家企业反映融资、销售、用工等56个问题,已协调解决53个问题,剩余3个问题已持续推进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贯彻落实省、市相关决策部署,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将老河口建设成为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的品质高地。

谢谢!

主持人尚进:下面请胡小兰同志介绍襄城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情况。

襄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通报

襄城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胡小兰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襄城区委、区政府衷心地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襄城区委、区政府,尤其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襄城区始终坚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把一流营商环境作为吸引各类优质资源要素的“强磁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增强区域竞争的有力抓手,有力推进襄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年新增市场主体7780家;新增“四上”企业317家。新增省级上市金种子、银种子企业14家;47个市级改革先行区试点被市营商办评为2023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先行区。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区的一些做法。

一、市场主体“大走访”,当好金牌“店小二”。扎实开展“市场主体大走访”“百名干部进百企”专项行动,通过点对点走企业、面对面问需求等方式,用最优质的政府服务资源,全方位、全过程解决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实行“发现一汇总一交办一解决一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持续跟踪问效,切实提升市场主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年以来,全区共协调解决辖区企业生产要素保障、生产经营困难等问题296个。

二、审批流程“再优化”,政务服务效能稳步提升。一是纵深推进事项办理标准化、办理纳税最优化、服务群众便利化等配套改革,政务服务标准化不断提升。二是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断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等改革,特别是研发线上“帮办”系统,集成“政务地图”“智能导办”“AI客服”等功能,实行线上政务服务中心与群众互联互通。“跨省通办”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与26个省96个市149家单位达成“跨省通办”合作,实现“跨省通办”事项47项。全力承接省、市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工作。目前,已实现区级933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下沉,全区网上可办、“最多跑一次”事项达100%。三是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从政务服务减时间、减环节向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转变,先后在全市率先推出“容缺受理+免跑办理”,“政务+邮政”,“政务窗口下基层”服务举措,上门为美联商业广场、管家巷商业街区等150余家入驻商户现场办理证照手续。四是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服务,今年以来,全区发放“免审即享”资金569.55万元,全区3560户次小微纳税人享受“六税两费”减免税费352万元。

三、项目服务“大提升”,跑出“襄城加速度”。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区领导包保、一个专班主抓、一套路径图推进、一个微信工作群点对点的“五个一”“双包保”服务机制,专班全程参与、全程护航,全周期服务保障企业资金、政策、生产、生活等要素,在第一时间解决了项目建设中的各个问题。如,龙蟠科技绿瓜生物及可兰素项目,我们仅用100天就为龙蟠科技量身建成了5.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这一厂房也成为龙蟠科技在全国基地中建设工期最短、成本最低、质量最高的基地。这种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凝结而成的营商环境深深地打动了江苏龙蟠公司,企业决定在襄城加大投资,最终把湖北锂源正极材料这个产值过百亿的项目落地襄城。这个项目于2022年4月签约,5月份开工,12月竣工投产,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奇迹,再次刷新项目建设“襄城加速度”。

四、试点创建“再提质”,政策措施优化供给。持续推进7个省级和47个市级改革先行区试点创建,探索建立“办问协同、全程互动”办税缴费服务新模式、实施政府采购专员制度、“社银合作”标准化建设、深化优化营商环境机构职能体系建设、住宅小区充电桩报装便捷服务、行政检察促进市场行政监管规范化、车购税自助办税“车易行”等7个省级改革先行区试点,获得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下一步,襄城区将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不断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发扬“一切围着企业转,一切围着项目干”的“店小二”精神,真正把襄城建设成为综合成本的“洼地”和营商环境的“高地”,着力为襄城建设中部地区最美城区提供强有力环境支撑,努力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最后,欢迎社会各界和各位媒体朋友,继续关心支持襄城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主持人尚进: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湖北日报记者:今年以来,为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湖北省鼓励各地开展先行区创建,请介绍一下2023年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开展情况。

郑传兵: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2023年,省优化营商领导小组推荐了54项123条改革事项清单,其中我市共98个试点地区。我们以改革为抓手,以品牌创建为目标,在全市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创建。

一、全面推进创建。在我市98个先行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申报并确定了400个市级改革试点,印发了《2023年度襄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对省营商办推荐的54项改革事项,主动认领,不减一项、不少一地,在全市各地、各系统全面启动、齐力推进、整体见效。

二、注重改革成效。一是大力缩减企业办事环节。多地通过“执行财产一体化处置”改革,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实现缩短办案周期、规范财产处置行为。老河口市依托不动产登记“多业务合并办理”工作模式,着眼在卖方原有贷款未结清、抵押未注销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登记事项环节、优化登记流程次序、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压缩办理整体时限,完成“带押过户”目标。二是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实施跨部门综合监管,一次性告知市场主体合规经营要求。此次检查将多部门检查任务4合1,实现了“综合查一次”,减少了检查频次,极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性成本。三是有效压缩企业办事时间。南漳县率先开展运用税收大数据助企供需“补链强链”,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以补强上下游企业供需信息链为破题点,向企业资金链、招商产业链延伸,建立起“智税驱动+银税互动+政税联动”的立体式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矩阵。

三、强化督导考核。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事项落地见效的通知》,将改革事项推进情况纳入营商环境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考核验收标准落实创建举措、加大改革力度、丰富改革成效。对日常工作推进中虚假应付、滥竽充数、推进不力的及时督促整改。

中国网记者:谷城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想请问杨县长,您觉得谷城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杨珈睿: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作为政府同样如此。我觉得谷城营商环境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政府时时处处讲诚信,当好市场经济的“守夜人”。

一是全力打造诚信政府。我们始终把诚信政府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支撑和基本保障,以诚相待、践诺守信。在新闻媒体开设“高效办成一件事”专栏,全县55家单位对社会公开承诺服务事项186件,做到言出必行。开展诚信政府建设专项行动,整治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损害企业利益等失信行为。新一届政府对于之前出台的政策措施全部认账,一任接着一任干,保持政策连续性,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县内有一家知名企业这些年发展得很好,前年被外地优惠政策所吸引,前去布局发展建厂,结果一年过去了,受政策兑现影响一直无法开工,最终不得不卖掉土地,再次选择回归谷城。

二是努力构建政企命运共同体。我们秉持“企业是城市合伙人”理念,着力构建城市与企业相伴共生、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变“你和我”为“我们”,制定政府服务清单和企业建设清单,合力攻坚、一体推进,确保项目早达效。吉利项目签约后,我们迅速成立服务专班与吉利团队实行合署办公,每天一碰头,对安评、环评、用地、用电等33个大项、139个子项量身定制路线图,解决实际问题1288个,刷新了谷城项目服务新纪录。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来谷考察时,评价在我县看到了浙江当年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三是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我们坚持“无事不扰、有呼必应”,清清爽爽与企业家打交道,切实助企纾困。我们创新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服务市场主体“办不成”问题备案制,激发党员干部服务积极性。设立“企业安静日”,要求每月25日前,无特殊情况部门和单位不到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不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了解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帮助企业跑订单、拓市场。

荆楚网记者:项目落地需要经过土地申请、中介评估、行政审批等一系列繁琐手续。请问老河口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推动项目落地,让项目顺利开工建设?

刘国强:近年来,老河口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以控制成本为核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宗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持续推进政务环境稳步提升,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是落实“一事联办”,让群众更顺心。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涉及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打通部门、系统、环节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截至目前,全市“一事联办”主题已扩大到216项,累计办件26000余件。今年10月,我市“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作为省级先行先试试点顺利通过验收。

二是实施全流程帮代办,让审批更顺畅。制定了《老河口市工业项目行政审批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实施方案》,设立了4个工业项目审批全流程帮代办窗口,为符合我市43个亿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指定帮代办专员,提供全流程保姆式“一对一”帮办代办服务,变“企业办”为“帮代办”,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今年以来,累计为275个项目提供371件次帮代办服务。

三是推进“五证同发”,让项目快开工。制定了《老河口市深化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五证同发改革实施方案》,将五证同发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市工业园区,与“区域性统一评价”“联合图审”“多测合一”等改革有机衔接,整体推进。今年以来,远锐再生资源、华茂电解液、碧拓新材料等8个项目享受“五证同发”,并对呐博啤酒、启成橡胶、华林废旧金属等多个项目开展了前期服务。

四是做实区域评价,让企业降成本。对经开区可用面积9000余亩土地完成区域性统一评价工作,形成了9个专题的评价报告和原则性指导意见。凡在区域性统一评价范围内,符合适用条件的,一律免费使用评价工作成果。今年以来,我市应用区评成果项目10个,应用区评面积550余亩,项目总投资37.82亿元,平均为每个项目节省资金50余万元。

五是开发远程踏勘系统,让踏勘更便捷。采用视频连接的方式不间断拍摄场景及细节,以远程踏勘代替传统现场核查,实现业务审批“不见面”、踏勘记录“可追溯”。今年8月正式运行以来,先后将施工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等20余项审批事项纳入远程踏勘,累计为外滩云锦房屋预售许可、农产品智慧物流园等多个项目进行了远程踏勘。

六是推进自助网厅建设,让服务零距离。在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基础上,向人口密集的街道、社区投放各类政务服务自助设备,可为企业群众提供750项各类自助服务和66项便民查询服务,实现了八小时工作时间以外政务服务“不打烊”,形成了办事群众“随时办”“就近办”的政务服务新格局。今年以来,为企业群众提供各类政务服务16万余次。

襄阳市人民政府网记者:襄城区在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胡小兰:我们发现群众在线上办理服务事项时,由于部分业务申请流程多、程序较复杂,传统的电话咨询+指导的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办理需求。为此,襄城区创新建立线上政务服务中心,将线下“综窗”与线上“云窗”深度融合,让线下的优质服务资源同时服务于线上,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办问分离”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功能点:

一是推出智能问答库。建立了涵盖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的“智能知识问答库”,为企业群众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智能应答服务,让企业群众享受到网购一样便利的咨询服务。

二是线上人工指导。线上政务服务中心通过手机端、电脑端、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电话端构建线上人工帮办体系,工作人员可以使用文字、图片、文件、语音等方式解答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全流程视频帮办。在遇到办事流程比较复杂的情况,线上政务服务中心还可以建立“视频通话”,实现“视频指导、在线帮办、实时服务”,让企业群众享受“一对一”“多对一”的线上服务,大大减少企业群众咨询、办事成本。

主持人尚进: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和发布人的解答。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