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洞见
在谈论中国现代商会发展问题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专家学者喜欢拿着一些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商会的成熟经验来给国内商会做学习借鉴,但我觉得这些国外商会的成功经验未必就能用在国内的商会上,因为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历史背景、文化思想以及社会发展程度等均和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在一个频率上面,盲目的追求或者照搬硬抄所谓国外商会的发展经验也许只会导致我们本土的商会“水土不服”,毕竟我们国家的商会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会所处国情不同,我们国家现代商会组织在发展的阶段、环境和他们完全也不一样,甚至我们商会在功能、职责以及作用上也未必和国外的商会一样,所以过分的宣扬学习所谓发达国家商会组织的成功经验,只会让人觉得这样多少有些“崇洋媚外”思想在作祟,好像外国的东西一定是好的,国外的好东西都一定是对我们有用的,我看在商会发展这个问题上就未必。当然我肯定是支持加强对外学习和交流的,只不过是希望大家在学习“他人之长”的时候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融入更多的辩证思维而已。
为什么要向历史学习办商会?如果说国外商会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我们,那我们自身在探索现代商会发展的道路上是否还有更好学习借鉴的地方呢?我想是有的,比如我们是否可以更换一种思维,用历史的眼光穿越到古代,比如探究一下中国商会组织的前世今生,去看看咱们古代商帮是如何运作的,特别是好好琢磨一下古代商贾是如何打造商帮巨舰的。人们常说“历史其实就是一面镜子”,那我们是否也可以去向咱们自己的老祖宗们学学,向我们古代商帮的历史学习,学习古人是如何运营管理商帮(商会)的呢?我认为对于中国现代商会的发展而言,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不一定是“舶来之品”,反而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商帮以及会馆的建设,因为在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重农抑商”思想的严重影响下,古代商人的地位不仅很难得到尊重,在那种时代更别谈有所谓的营商环境了,但我们耳熟能详的商帮竟然还能发展壮大,商贾传奇传诵至今,各大商帮的会馆不仅经受住了几百年历史的风雨洗礼,甚至很多会馆还成为了现在的历史文物和中国商帮精神的传承载体。也就是说古代商人在封建社会当时那种恶劣的营商环境下,还能够把古代的商会办好,可想而知这是需要古代商帮的参与者们拥有何等的胸襟?何等的奉献精神?何等的家国情怀?何等的智慧和力量?还有何等的组织运作和管理能力?
商帮是如何形成的?如果要学习古代商帮办商会,那我们还是首先还是要全面的了解古代商帮的相关背景。通过百度百科,我们查到两个对于“商帮”来说相对简单又全面的解释,第一,“商帮”是以乡土亲缘为纽带,拥有会馆等办事机构和标志性建筑的商业集团;第二,“商帮”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联络之地的一种既亲密但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会群体。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向来推行“农本商末、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商”是排在最后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古代的绝大多数时期商人的地位是不高的。伴随几百年来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封建社会统治思维推行里重农抑商的政策,另一方面商品经济日渐繁荣和商业活动日渐频繁,古代商人们在这种压制和发展的矛盾下,只有利用同乡、同籍、宗族等关系紧密联系起来,互相扶持,和衷共济,共谋发展,同时在内部规避恶性竞争,也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抗衡外部打压并增强自我保护,我想着这大概就是古代商帮形成的背景。
会馆是干什么的?以上有关商帮的两条解释中都谈到了会馆,所以说谈到商帮就绝对绕不开会馆,探寻中国古代商帮以及会馆文化的历史足迹,再结合百度百科里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会馆其实就是古代商帮的最重要的载体和办事机构。既然古代商帮和会馆之间的紧密相连,那我们就再来了解下古代会馆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会馆的作用和职能。通过百度百科我们又查询到了古代会馆的相关介绍,古代会馆是古代的同乡组织,是以地域关系作为联系基础的工商业者的同乡行帮组织,是商人聚会和在一起研究怎么做生意的地方,同时还承担招待所、大型集会的场所;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的都市中由同乡或者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会馆是指同籍贯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机会、寄寓之用的地方,是一种拥有宴饮、居住、剧场、集会和办公等多种功能的公共建筑。会馆分为行业会馆和同乡会馆两种。同乡会馆其实就相当于今天的异地商会,同业会馆或者公所其实就相当于今天的行业协会。会馆最开始是由流寓客地的同乡人所建立的专供同乡人集会、寄寓的场所,随着中国科举制度的推进,会馆便逐渐成为了各地学子进京赶考的驿站,继而慢慢又演变成为了各地商人在同一城市联络感情、畅叙乡情、互帮互助的聚集场所。
“商帮”和“会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通过查阅和研究古代商帮以及会馆的相关材料,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规律的现象,但凡形成商帮的地方就一定建有会馆,有会馆的地方就一定会有商帮存在,而且商帮名气越大、实力越雄厚,他们的会馆建设就更辉煌。所以古代的“商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一个同籍地域商人群体中带有地域符号的统称,如古代晋商、徽商、浙商、闽商、江右商帮等等,但古代的会馆却是一个有人、有物、有产、有经营的机构,会馆是有强大的物质支撑的,更是有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的,甚至是有一批能力超强的服务团队的。古代会馆更像是一个有架构、有制度、有管理的组织,古代会馆是古代商帮具体化、形象化、组织化和治理化的核心机构和综合平台。所以今天的浙商、粤商、闽商、苏商、川商等以地域命名的商人群体符号其实还是雷同于古代的商帮,今天的商会组织更接近于古代的会馆,古代商帮和会馆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今天的“某商”和“某某商会”之间的关系。所以古代“商帮”和“会馆”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和相辅相成的,“商帮”更像是一种商人群体的符号,比如某某商帮,但会馆更像是古代各大商帮群体组织化最重要的的呈现载体,是以拥有聚集性建筑物为物质基础的组织实体,或者说会馆其实就是古代商帮组织运营管理最核心最直接的平台,同时会馆更像是古代商帮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相结合的综合体。
会馆是展现古代商业文化和商帮精神的传承载体!通过查阅资料,有人说会馆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汉代,但历史学界公认的会馆出现历史还是在明清时代,但无论怎样会馆盛行的历史至少有好几百年了。据史料记载,旧时的学子、商人或进城闯荡的漂泊者,都可凭同乡或同业的关系寄居在会馆里,所以当时的会馆不仅仅是商人聚会的地方,同时还承担了对外联络、公益救助的职能。在分析古代会馆文化的时候,有一个最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绝大多数的会馆都会都和宗教寺庙共享资源,或者很多寺庙就是商帮会馆的代名词,这也是我国古代会馆中最重要的文化精髓,同时也是这是古代商人建设会馆并使用会馆的最大精神源泉和凝聚动力,我们大家熟悉的古代晋商信奉关公,所以的晋商会馆以“关帝庙”为标志性建筑;江右商帮信奉许真君,所以江西会馆以“万寿宫”为标志性建筑;福建人信奉妈祖,所以以“天后宫”为标志性建筑;湖广会馆以“禹王宫”为标志性建筑;广东客家人修建的会馆大多叫"南华宫";四川会馆以“川主庙”为标志性建筑等等;为什么古代商帮的会馆一定要结合寺庙或者道观一起修建,这是个值得思考的文化现象,我想我们还是要回归的古代会馆的功能上就很好理解了,古代会馆最大的作用其实就是凝心聚力以及抱团发展的,那么对于古代同籍商人而言最大的精神信仰莫过于自己家乡最敬重的神明,因此古代商帮会馆是古代同籍商人共同塑造的信仰载体,有了精神层面的认同、归属和约束,才能统一大家的思想,大家才能在一起畅叙乡情,才能在一起进行商业互动,才有相互帮扶的信任基础。所以古代商帮会馆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现象,而是古代商业文化和商帮精神的综合呈现。
古代商帮会馆成功运转和发展的三大因素!会馆顾名思义就是古代商人群体用于开会互动的馆所,难道不就是相当于我们今天的的商协会组织吗?会馆从字面上看,既是一个聚会的地方,又是一个有运营和管理并用于承载各类商务活动的场馆,“会”既商量、讨论、洽谈和交流,是活动的形式,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形式;“馆”既固定的场所、场面、地方、空间,是互动的物理空间,更是互动的物质载体。如果用最简单的思维去探索古代会馆的建设以及经营理念,我们发现要办好商会无非抓住三个重点,把思想统一起来、把硬件场面搞好、再把互动交流活动搞好。那么我们再深入的剖析一下古代会馆成功发展的三大因素。第一,强大的精神引领;一个组织或者集体要想长期存在,就必须在思想上要有统一认识,在精神上要有高度的认同,那么古代商人是通过什么形式来统一思想的呢?任何组织里都会有不同的思维理念,古代的商帮会馆也同样不例外,由于封建社会普遍存在敬奉神明的意识形态,并通过宗教信仰来祈福励志来求保护寻发展,所以古代的同籍商人就通过共同敬重或者信奉的神明建立起会馆组织里统一的意识形态,从而会馆在追求、目标和宗旨上有了统一的认知和共识,同时也在行为准则以及约束制度上形成了统一的规矩和章法。第二,强大的物质基础;一个组织要想长期生存和发展没有物质的支撑是不现实的,那么会馆就是古代商帮集体的最直接的物质承载体。古代会馆对于古代商帮群体而言既是形象的象征,又是互动交流的物理空间,所以古代商人为了宣传实力和影响力,以及为商帮群体内部互动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完善的活动空间和服务项目,都会投巨资修建会馆,甚至还会馆之间还存在攀比态势,会馆修建得越富丽堂皇就代表着这个商帮群体的凝聚力和实力,所以这也就是如今很多会馆遗址能够保存到今天的原因;第三,强大的服务运营和管理能力;通过史料了解,我们知道古代会馆是一个复杂组织实体,它既有组织架构,又有经营实体,它既承担了“会”的互动性又承担了“馆”的经营性,“会”代表着会馆是个群体组织,组织就需要进行议事、商讨、互动、联谊、帮扶等活动;“馆”代表着物质基础以及经营实体,因为会馆除了要为商帮群体提供聚会交流的物理空间之外,还承担了居住、演艺、宴请等服务经营职能。古代会馆从筹资建造再到的经营管理必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作,所以古代会馆的运营管理必须是要建立起一个具有强大的服务管理能力的团队去落实。
古代商帮会馆带给现代商会发展的三大启示。我们在深入了解和研究了古代商帮以及会馆等文化背景后,我们应该在古代商帮会馆的运作中学习其三大成功因素,第一是学习如何向会馆那样从精神上把参与者的“心”凝在一起;第二是学习如何向会馆那样从物质上把参与者的“力”聚在一起;第三是学习如何向会馆那样建立起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以及打造一支敬业、专业的服务团队。
首先,古代商帮会馆带给现代商会精神引领层面的启示。古代会馆就是古代商帮(商会)在精神和思想层面高度凝聚统一的结晶。凝心才能聚力,齐心才能合力,一个团队或者一个组织要想办成一件大事首先心要齐,思想认识一定要一致,任何一家组织要想长久而又健康的生存发展下去,没有统一的思维和信念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古代会馆运作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把思想统一了,把人心也统一了,有了统一的思想和共识,古代会馆的参与者才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才能同德一心、同舟共济。古代会馆主要是通过宗教信仰来作为古代商人精神引领的抓手,同时也是通过儒家思想来作为统一意识形态的着力点,所以古代会馆才能最大程度的形成共识与合力,最终通过思想意志的统一来带动行为和作为上的统一,进而才能实现会馆的科学运转和长久传承。
中国现代商会作为松散型的自治组织,组成人员的参会理念和思想意识具有多样性,所以现代商会在发展上遇到的最大瓶颈其实就是内部思想上的不一致,缺少统一而又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和共识,在商会里更缺少能够统一思想和精神引领的源动力。现在的商会组织内部充满了利益至上的“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交易主义”,在组织形式上更是充满了“山头主义”、“裙带主义”、“帮派主义”,可想而知这样的商会组织拿什么来统一思想,拿什么来凝心聚力?现在的商会组织太缺少“集体主义”或者“团体主义”了,更缺少“天下为公”的胸怀,参与者们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利益所得,而非组织的集体利益或集体荣誉,所以要想解决统一思想问题的原点就是要在商会内部树立“先公后私”以及“先义后利”的利益观,要树立“集体利益和荣誉至上”的大局观,同时也要树立认同意识和看齐意识。
好在现在党组织已经在商会里全覆盖了,商会党建工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发挥党的权威性、严肃性压制住商会内部的歪风邪气同时为商会的发展领航掌舵。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商会要想发展,首先是商会班子内部要和气、要团结、要思想统一,所以打造一个有公信力、有影响力、有正能量的班子集体才是商会稳定发展的基础。除了稳定的商会班子建设,现代商会还要为商会参与者们塑造成为精神的家园,抒发家国情怀的阵地,弘扬正能量的平台,凝心聚力的修炼场,只有在商会摒弃“功利主义”并塑造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的主流意识才能为商会最大化的统一思想创造条件。
其次,古代商帮会馆带给现代商会物质建设层面的启示。古代会馆是古代商帮(商会)在物质层面高度抱团发展的产物。我们先从物质层面上来分析古代会馆的作用和意义;会馆是由流寓客地的同乡商人所建立的专供同乡商人集会、寄寓的场所。“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总结归纳起来,建立会馆就是同乡之人在外做生意有可居住的地方,同时同乡之人聚在一起,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更好的团结协助,共同经商。常言说“人情聚则财亦聚”,建会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做好生意服务的。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古代商帮的会馆是一个颇为庞大的并带有多功能性质的场所,可以拜神,可以开会,可以聚餐,可以寄宿,可以看戏,甚至还有仓储交易功能,所以古代会馆最大化的满足了古代同乡商人汇集在一起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联谊和互动,从而满足了古代商帮内部凝心聚力的物质基础。
为什么古代商人或者商帮群体愿意投巨资去打造会馆?在目前已知的历史记载中我们得知古代商帮会馆的建设资金更多是来源于古代商人的捐赠,虽然我们不知道这里边是否投入性和经营性的投资运作行为,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明确的,那就是古代商人为了建造会馆是不惜代价的,因为在古时候建造这么一个规模宏观、功能齐全的会馆是需要在物质上投入巨资的,这些巨额经费的投入就来自于这些会馆的主导者或者参与者们,那么古代商人群体为什么愿意那么慷慨的去捐助或者投入会馆的建设呢?我想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古代商人建造会馆的意图,第一,古代社会由于信息极不发达,异乡客商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交流平台,或获取商业信息,或整合人脉资源,或抱团抗衡外部侵害,或通过乡情来建立同盟利益共同体,因此这是古代商人为了本身的商业经营行为的必然需求;第二,也同样是由于古代信息和交通极不发达,长期客居异乡的商人也同样需要一个共同抒发乡情的平台,或有共同供奉的宗教信仰的需要,或有共同祭祀祈福的需要,或有畅叙乡情、传承乡音、品味乡食的需要,所以会馆既满足了异乡客商商业经营的需要,又能够承载异乡客商在精神上怀念故土的思乡之情。所以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古代异乡客商都需要打造一个稳定的且能够承载相关功能的平台,由此可见会馆就成为了古代商人的实现这些需求的重要载体。第三,古代会馆是古代商帮群体的形象载体和实力象征。根据相关记载显示,古代商帮的会馆建设极具攀比性,越有实力的商帮群体就会建造更具气势的会馆,从而显示自身的实力并塑造更加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更好的促进自身的商业利益。所以以上三种因素印证了古代商帮投巨资建造会馆的原因了,简单一点理解其实也莫过于为了名利和情义而已,这难道不就是相当于我们当今商会组织的基本作用吗?
古代会馆带给古代商帮文化的重要意义。古代商帮造就了古代会馆的兴旺,古代会馆也同样印证了古代商帮的鼎盛。古代会馆的建造是呈现古代商帮团结凝聚精神的物质载体,同时这个物质载体又充分促进了古代商帮的发展。所以古人一点都不傻,他们心甘情愿花巨资去打造一个共享、共荣、共赢的平台最终还是会帮助自己更好的发展,这才是古代会馆带给古代商帮以及商人群体最大的价值,这才是古代商人能够充分把握“先义后利、先公后己”的高超智慧的综合体现。同样的道理,现代商会也同样是现代商人共商、共建、共融、共兴的平台,但又有多少参与者愿意用“重义轻利”的思维积极奉献到商会平台的物质建设,并通过物质建设来完善商会组织的服务功能、壮大商会的知名度、提升商会的影响力,从而更好的反哺商会的参与者呢?可惜的是参与者来参与商会更多是急功近利并急不可耐的索取或交易罢了。
最后,古代商帮会馆对于现代商会运作管理领域的启示。古代会馆是展现古代商帮(商会)强大组织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的标志。前面我们分别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启示作了不同的阐述,总而言之,古代会馆是古代商帮团结凝聚而又慷慨奉献的产物,但我们除了要高度肯定和赞叹古代商帮的这些优秀品质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同样不能忽视,那就是究竟是什么人在古代有如此的号召力?同样究竟是什么人在幕后做着策划和组织工作?同样究竟又是什么样的力量在商帮会馆的筹建、运营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同样要在这些问题上做一些思考和探索。首先,我们认为古代商帮在建造会馆的这种大工程的问题上一定是做了周密的部署和筹划的,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也就是说古代会馆在建造之前应该是先把“会”这个平台先搭建好,其实这个“会”就是和当今的商会一样,古代商会的参与者也同样是先通过“会”这个平台展开交流互动,继而商讨、磨合并形成建造会馆的最终共识和行动;所以从逻辑上我们完全可以断定,古代会馆也一定是在有“会”后再建成的“馆”,“馆”是“会”的物质结晶,最后“馆”又促进了“会”的完善和发展;其次,一定是有积极奉献的人带头付出的;在古代推动这种巨大工程的建造,不仅需要有德高望重的人在运筹帷幄和积极推动,并提前付出巨大的精力去充分整合和衔接各方资源和力量,但最要的一点还是需要一些慷慨、大气的参与者带头做出巨大奉献的,其次光靠一些实力派的参与者也无法完成会馆的建造,因为这个是异乡客商共同的大事,因此发动群众力量尤为重要,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凝聚精神在会馆的建造上应该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第三,会馆的运营管理必须拥有一支强大服务能力的管理团队来打理;我们通过之前对会馆功能的认知中了解到,古代会馆其实就是一个集敬神、祭祀、集会、寄宿、餐叙、演艺、救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馆所,既有庞大的物资硬件载体需要管理和维护,更有繁杂的内部事务需要落实和安排,可想而知如果没有一支具有超强服务能力的管理团队是无法完成这些工作的,我们由此可以判断古代会馆里其实是有专人来打理会馆的日常事务的,甚至可以说这些人当中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甚至还要具备一定经营能力的。反观现代商会的发展进程,商会服务“职业化”的概念还是近几年才得到普遍认同和推广,但实际上现代商会在“职业化”发展还是非常缓慢的,绝大多数初创型的商会组织陷入了“养不起人又没人服务”的恶性循环,如果古代商帮的会馆没有专人去管理,会馆肯定也是无法正常运转的,所以现代商会一定要强化服务“职业化”的意识,专业的事情培养专业的人来做,只有这样商会才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职业化服务体系,才能够更好的管理商会、服务商会和发展商会。
以史为鉴,我们更要用历史的镜子来对照现代商会发展的不足!古代商帮精神和会馆文化博大精深,在看待古代商帮和会馆文化的态度上,专家学者们也许会更多关注的是它的文化性、历史性和研究性,也许他们会在这些层面有更深的理解思考和学术造诣。但对于我作为从事现代商会管理服务工作的实践者而言,我更多关注的是古代商帮会馆的生存方式、运作方式、管理模式以及经营方式等,更关注的是它们带给现代商会组织在建设、发展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学习价值。所以,我更关心的是古代商人是为什么要建设会馆?建设会馆的经费是哪里来的?如何管理会馆的?如何经营会馆的?会馆又为古代商帮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推动作用?这些问题其实就是我们当今的商会同样要去面对的,比如今天的商会组织究竟要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商会发展的经费问题?如何把商会管理得更好?如何把商会运作得更好?如何把商会的参与者服务好?商会又能够帮助商人群体带来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我有时候总觉得现代商会和古代商帮(会馆)之间的联系就像是一种转世轮回,同样都是自治性的组织,古代商帮(会馆)留给我们今天的遗迹中,无论是从精神层面的,比如商帮文化等,还是从物质层面的,比如会馆遗址等,都展现出来古代商会组织强大的精神凝聚、雄厚的物质基础、强大的治理能力和强大组织运作能力。虽然我们无法真正穿越到古代去探究商帮会馆当时的兴旺程度,但很多保持下来的会馆其实都处在各大城市的核心地段,可想而知当时这些会馆建筑的宏伟程度应该不亚于今天各大城市的地标建筑吧,我们从这些会馆的遗迹中不禁感叹,当时的商会组织是有多么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多么高尚的奉献精神,同时更具有多么强大的商帮组织的运作和管理能力,否则无论是商帮的物质载体(会馆)还是商帮的精神文化都不可能传承至今。要知道,当时这些会馆基本上都是由各大商帮的参与者集资捐建的,这是需要何等的舍我精神和付出精神,同时又是需要何等的精神引领和寄托,才能让这些原本逐利的商人去奉献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打造古代商帮群体共同的精神家园。所以这才是古代会馆的强大之处,也是核心的精髓所在。如果用古代会馆来对比当今商会的前世今生,我们真的自叹不如,和我们的前辈比较运作商会的话,我们只能汗颜和羞愧,为什么看起来我们的文明程度和社会发展程度完全进入现代化的今天,我们的现代商会组织却还是并长期停留在初级阶段,我们尚却无法掌握古代商人打造商帮帝国的诀窍,更无法掌握古代商人运作会馆的技能,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能说我们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商会组织也跟着时代进步了吗,完全没有,甚至其实是在完全的退步,不信去看看现在还有多少商会活在水生火热当中,还有多少商会内部在相互拆台的,还有多少商会是在饥寒交迫中煎熬的,还有多少商会是在半死不活当中。
以史为鉴,我们要用历史的镜子去挖掘有利于现代商会成功发展的核心要素;虽然当今的商会和古代的会馆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当今的商会在发展进程却完全不能和古代会馆相提并论,所以这才是我们呼吁当今商会的主导者、管理者和参与者们为什么要向历史学习的原因,为什么要学习向古代商帮建设会馆一样办商会的价值所在。古代会馆塑造了古代商帮长期兴旺发展的成功典范,我认为古代商帮会馆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古代商会的精神建设、物质建设和运营管理三大领域完美融合在一起并同步发展。古代商帮的精神引领造就了古代会馆雄厚的物质基础,古代会馆的物质建设又强化了古代商帮的精神凝聚,同时古代商帮会馆科学的运营管理体系又完美的整合并推动了商帮以及会馆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高度融合,这才是古代商会成功发展的核心要素。
中国现代商会在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目前都没有很好的解决“精神”、“物质”以及“运作”这三大难题,首先在精神层面无法统一思想,很多商会组织由于理念分歧和内部矛盾的激化,商会内部不要说所谓的看齐意识了,连维持表面的和谐都难以为继,商会内部不仅相互拆台,甚至形成了剑拔弩张的对立面,商会形象被内部分裂严重践踏,这样的商会组织拿什么去凝聚思想、拿什么去团结力量?其次在物质层面毫无底气可言,很多商会组织成立后第二年会费收入就大幅减少了,没有充足的经费来源做保障,商会连组织活动都困难,没有活动商会就会失去基本的机能和活力,继而又会影响商会参与者的参与热情,没有人参与就更没有经济来源,最后很多商会只能沦落到依靠少数人的救助生存。最后就是运作和管理层面的问题了,可以说很多商会毫无真正的管理概念,既没有建立自身的运营管理体系,又没有专业化的管理人员,也没有职业化服务的意识,很多商会的主导层把运营商会想得过于简单,其实运营商会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不能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运营体系和培养一批专业管理服务团队的话吗,商会是搞不好的。所以现代商会要想和古代商帮会馆一样发展成就的话,就是要从精神上凝聚好、从物质上保障好、从运营上管理好。
以史为鉴,让我们面对历史来思考,让我们面对历史来探索,让我们向历史来学习如何办好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