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福特中国总裁吴胜波:电动车暂无明确的盈利模式,让人担忧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8 20:42

有一家车企,这两年在华不卷销量,主要输出一种户外越野的生活方式。

有一位老总,之前没干过汽车业,在家电和照明业浸淫多年,在家族企业掌舵人的力邀下,在 56 岁之龄来到现代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执掌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企业是福特汽车,老总是吴胜波。前者是开发汽车流水线的百年车企,后者一直谦称自己是车界小学生。吴胜波在公司内部和小范围相熟朋友圈有一个昵称:山哥。

福特中国总裁吴胜波

图 / 企业

2022 年夏天,山哥在比尔 · 福特和吉姆 · 法利这里面试,面对连年下滑的中国市场销量,山哥直接问,你们是想退出中国市场找个人来收尾,还是想继续好好耕耘中国市场?如果是前者的话,甭找我,我岁数不小了,想搞点新的事儿做。

面前的比尔 · 福特以改革转型闻名车界,属于那种赢得起放得下的老大,福特最辉煌时在华销量近百万辆,福克斯等神车风靡华夏大地,这两年销量腰斩再腰斩,再加上国际形势的变化,媒体和市场说起福特时,常揣测它是不是要退出中国市场。

一般的说辞摆不平山哥这样的资深职业经理人,所有人都知道势比人强,这几年中国市场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竞争格局就和刚入世后的黄金十年完全不一样。中国自主品牌依托电动化那是哗哗地弯道超车,比尔 · 福特打了个比方,这几年福特就得把中国市场当 " 健身房 ",好好地练肌肉,在这块全球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上锻炼好自己的竞争力。

要说中西文化有贯通之处,中国管理者管这个叫 " 练内功 ",既然搁家里练内功了,那就不出去和别人卷价格卷销量。练完功出关后,自有展示肌肉的时候。

外企管理者的天花板是管理权限和总部的信任。从陈安宁时代开始,福特中国已经提高了本地管理者的话语权和决策权,这回比尔 · 福特还告诉山哥自己的底线,给了个负面清单:安全问题不能降低标准、我福特的家族品牌不能蒙羞。除此之外,你该干嘛干嘛。

山哥心想,看起来福特对中国市场还是有感情的,关键是有健完身后再图一战的欲望。于是 2022 年 10 月入职福特中国,次年三月出任福特中国总裁,接替车界老将陈安宁。

不要怀疑比尔 · 福特的眼光和杀伐决断。他当年聘请穆拉利(当时是波音的老大)拯救福特汽车的案例是业界美谈,忍痛炒掉培养多年的 CEO 马克菲尔茨同样历历在目。

很多人认为山哥是跨界出身,是不是缺乏车界经验,不容易掌舵这家百年车企的中国旗舰。但笔者相信早在 2016 年就坚信汽车应该往软件业靠拢的比尔 · 福特想得很清楚:汽车业,正处于一个 " 要跳到空中,俯瞰一下这个行业 " 的时候,这时候跨界思维和管理经验恰恰不是劣势,而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查了一下 2023 年福特在中国的业绩,长安福特进了长安汽车的财报,今年上半年营收 217 亿元,净利润 8 亿元。由此可见长安福特的销量下来了,但在卷生卷死的 2023 年中国汽车界,却拿到一个相当不错的利润成绩。江铃福特没看到具体财务数据,但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了解到各大业务板块只有投入较大的电马出现了一定亏损,福特中国第三季度开始盈利了。总体而言,山哥掌舵的第一年,福特中国的财务表现较以往要好。

2023 年年底,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和山哥做了深入沟通,从管理理念到现在车界的发展状况,这位自称 " 外行人 " 的掌舵者给了很多思想的碰撞和启迪。特节选部分访谈内容,以飨读者。

01  细分、合作、出口

先想明白第一个问题,五年后中国人买车时还会不会想到福特品牌

提问:都说你跨界来执掌百年福特,业内有一些议论,你怎么思考福特在华的战略?

吴胜波:作为刚进这个圈子的一个新人,我有不少想法,在此不仅分享给你个答案,也愿意聊聊思考过程。

我考虑的第一件事是:五年以后,老百姓买车的时候还会不会想到福特?这就需要更鲜明的特色,让消费者准备买的硬派越野车、皮卡的时候,能想到福特;想买豪华车的时候,想到林肯。这群潜在消费者,对车辆性能、通过性、驾驶体验感有追求,而不只是买个代步工具。

图 / 企业

咱们往前看,逆水行舟是最难的,我没有本事逆水行舟,但是顺水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抓准,那就一定要做细分市场。资源聚焦在核心的有福特优势的业务。我总结了三个细分,第一,硬派的福特,第二,性能的福特,第三,豪华的林肯。不符合这三点的,要慢慢退出,符合这三点的,要不断投入资源,一定要把它做得最好。

通过产品技术的发展,增加福特的拥趸。如果迎合中国 14 亿人,有可能我什么都做不好,但是如果我讨好这里面的 2000 万人,那就做得比当年福特在中国最辉煌的时候还要好。

提问:都说过往福特在和合资伙伴的沟通中耗费了大量精力,现在又是电动化兴起的时代,说白了现在中方会更强势,您是怎么做的?

吴胜波:涉及电动化的方向。电动化,福特也走了一段弯路,我们搞福特电马,钱投了不少,做了这么多年,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做出来,原因比较多。

我比较喜欢看历史书汲取经验,比如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起发展,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汽车电动化的产业链很健全,那福特没必要闭门造车,完全可以与长安一起合作,在乘用车方面发力;在商用车、越野车的电动化方面和江铃一起发力。他们目前在各自领域内的产品和技术做的非常好。福特要不断拥抱电动化的过程,不是放弃,跟合作伙伴一起发展,这样才越快越好。

上任还不到一周,我就去美国董事会汇报如上战略。董事会说,以前中国高管总来抱怨总部不授权;等董事会授权后,中国区赔的钱却越来越多,没有人说清楚真正想干嘛。这是第一次清晰明了地知道了福特在中国的战略,好理解、好落地,让我尽管放手去做。4 月份吉姆 · 法利带着全球高层团队来访问两家合资公司,4 月底公司间就开始谈合作方式。福特跟长安、江铃在电动化方面的合作是走在了后来的奥迪和智己、大众和小鹏的前面。

提问:中国市场和海外怎么联动?上任后的财务表现怎么样?

吴胜波:两家工厂都是福特管理,采用全球标准向全球产车。我们在用中国的供应链实力去弥补福特全球在很多地区市场的产品,比如在中低端产品这块,美国供应链出了很大问题,中国完全可以弥补,进展非常快。2023 年的出口量是去年的 3 倍,已超过 10 万辆,我们的目标是到 2027 年,在今年的基础上再翻 3 倍,做到 30 万。

福特团队非常给力,只要有明确的战略、明确的方向,执行力非常到位,转型得不错。过去五年,福特累计在中国赔了 25 亿美元,这里面不含 2023 年,去年是亏损 5.7 亿,但是,今年第三季度我们盈利了。

02  电动车行业,目前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

      这很让人担心

不关注成本、不重视对消费者的理解,那基本就不是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态度

提问:中国市场是个大健身房,现在觉得房间内氛围如何?

吴胜波:既然把中国作为一个 " 健身房 ",就一定是拿出最大的勇气,从底层到高层,在每一个层次都会去做一些探索,做一些试验。有些友商在国内走得太快了,时间久了会出问题。

电动车行业,到目前为止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所有人都在担心电动车行业如何盈利,所以现在在讲多种动力形式共同发展。

电动车行业跟传统油车不一样,油车靠发动机、变速箱,只要这两点牛,这个品牌就不会差。电动车行业," 三电 " 其实慢慢变成一种通用化的消耗品。

图 / 企业

电动汽车怎么赚钱?这在我看来很简单,就像手机,在没有出智能手机之前,靠的是硬件赚钱,真正出了智能手机以后,是要靠软件来赚钱。

长期来讲,盈利最后要靠高层的东西来赚钱,特斯拉就是走这条路,它的硬件慢慢甚至赔钱都愿意卖,所以中国很多车企很担心,如果特斯拉将来在中国硬件赔钱都卖,靠着软件赚钱的话,我们国内的很多企业怎么去生存?

电动车将来能不能变成像手机一样通过软件赚钱?一位新势力品牌的老总跟我说,很难很难,手机装几百款软件,有些是刚需。汽车上的刚需软件很有限,其他都是休闲娱乐的,因此用户黏性比不上手机。在我看来,如果连新势力都想不明白这个话题,将来这个市场的前途堪忧。

福特对这个问题也考虑了很久,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分层次,有些层次一定是 100% 放开,但有些层次一定要坚持自己开发,比如说核心的芯片、软件,把握关键技术,找到核心盈利空间。

提问:健身房里,大家扎堆合练的情况蛮多,比如大众和小鹏的入股合作。

吴胜波:做企业并购,有两个核心要素:要看这件事情我自己能不能做成?如果自己有本事做成,但是太慢,外面有一个机会让我加快它,我才会去做并购。如果我自己没有能力,买进来的话就涉及很多整合的问题,人员流失的问题,以前的老板出去又再次创业的问题,一定最后是没有出路的。

所以目前我考虑的长期的东西,我们现在已经与两家合资公司的合作进展得非常快,详细的不好说,但是这些合作能够加快福特在中国的电气化转型的步伐。

福特纵横店里的户外野营用具

摄 / 施智梁

提问:目前在您看来,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不具备跑马拉松的要求?还是他们做的事情并没有在跑马拉松,只是跑十公里就下去了?

吴胜波:跑马拉松有几个关键要素,其一要特别关注成本,凡是不关注成本的企业,本质就是围绕资本市场去寻找投资人,而非持续经营做产品的企业。

汽车靠产品说话,品牌则是灵魂;有品牌没有产品,是光有脑袋,没有胳膊和腿,落不了地;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是缺大脑的行尸走肉,两者要相辅相成。想跑马拉松的车企,要有很强的消费洞察能力。

跑马拉松要踏踏实实,凡是总夸大表态的,口气越大,越说明钱快没了,希望制造亮点快速拉资本进来。

像国内现在有些企业说 9 个月就能出新车?我绝对不敢买它的车,你不经过汽车行业严格的工程验证和测试,怎么可能呢?出一款新车,没有至少一年半到两年,就是忽悠消费者,质量根本无法得到保证。

03  皮卡拉动了文旅,解禁是必然大趋势

最担心 15 年强制报废和沿用商用车管理办法

提问:现在很多城市对于皮卡是有限制的,对于中国的皮卡或者硬派越野市场有什么看法?对于福特在这个市场的发展有什么样的预期?

吴胜波:皮卡解禁是早晚的事情。从一开始支持、到鼓励,现在是要求落地皮卡进城,相关限制在发生变化。中国 380 多个城市,320 多个已经完全放开了,进城已经不是问题了。现在有限制的是北上广等,像上海和广州也是局部限制,逐渐解除限制的大趋势不会变。

皮卡进城是响应消费者需求,大家希望享受一些自然的生活,跑得会越走越远、越来越野,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很多 SUV 就跟不上了,皮卡和硬派越野的能力就彰显出来了。

摄 / 施智梁

不仅如此,现在户外生活方式越来越火,消费的带动能力很强。我刚刚被选为上海美商会的董事,一位服装品牌的老总就提到,今年只有户外品牌一枝独秀。还有的经销商和我说,地方上的旅游局长主动提议,一起规划旅游线路,拉动地方经济。

我现在最担心当地是 15 年强制报废和商用车管理办法,过高速公路人家免费你要收费,这些要先打通,现在相关部门都在深入研究这方面的事情。他们只是说,我们想支持,但是又不想让商业拉货享受这些政策。都是皮卡,用什么办法做一个区分?这是他们在研究的,他们一定可以找到办法。

04  这个时代,主机厂还会是铁定的链主吗?

欧美和中国市场会略有不同

提问:两三年前,比尔 · 福特接受我采访时曾说,福特是 " 身在底特律,心在硅谷 " 的企业,他很热衷软件业;当时的 CEO 马克 · 菲尔兹告诉我,曾把汽车人和 IT 人两者分开,各自保有风格做事儿。福特做了很多,不过如今回望,效果没完全达成预期,Argo AI 还是没有做起来,是基因的问题吗?

吴胜波:对,这里有两点。一部分我认同,一部分我们探讨。

第一,福特拥抱硅谷、拥抱科技的初心没有变,现在全球负责电动车整体业务的 Doug Field,他原来就是特斯拉的技术老大。埃隆 · 马斯克就说吗,福特把 Doug 挖走绝对正确。Doug 就是美国电动汽车界的老大。

Doug 对福特的研发做了不少革新,做软件、做电气化的很多人,其实都是从特斯拉、苹果、微软过来的;福特全球的首席人力资源官,曾是我在 GE 的同事,后来他长期在苹果做人力资源负责人,他懂行招进来不少高科技人才。这是第一点,初心没变。

第二,对于 Argo AI,相比结果,深层逻辑更重要。Argo 过于追求 Level 4,这距离落地市场并大规模应用,距离还很远。华尔街很难为此长期买单,他们看重投资回报,他们也看不懂汽车的未来。这种时候,福特决定要把 L2 和 L3 做好,L4 先停一停。如今 Argo AI 中 2/3 的人来到了福特。

提问:您的跨界思维非常可贵的,这也是我觉得比尔 · 福特选择您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电动化智能化时代,主机厂还会不会成为以后汽车产业链的 " 链主 "?

吴胜波:如果不自己做软件,就一定不可能成为 " 链主 ",车厂就只是组装厂。以欧美经验来看,电动车一开始上得很快,如今则是断崖式往下。用马拉松的观点去看,汽车未来会多种能源并存,纯燃油只做性能车、硬派的越野,适合小众玩家的车;真正的大头是混动汽车;电车也变成小众,如果将来是这样一种趋势的话,主机厂仍然会在这个链条的顶端。

说白了不是油车跟电车之争,是混动跟电车之争,看最后老百姓认可的是谁。欧美市场,长期来混动份额会最大,纯电动汽车只会是补充。中国因为城市化非常发达,还有很多政府的政策的支持,很难判断。反过来说,我也问过一些朋友,上海这个绿牌不给你,这 10 万块钱,不给你绿牌,购置税拿掉,你是买纯电还是买混动?很多人说他有可能就不买纯电,有很多买混动,他没必要担心电动车带来的一些问题。油车一定是变成极小众,将来是混动和电动之争。

责编:赵成

推荐阅读

☎️ 联系我们

星标指南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