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协会,离完全消失的日子还有多远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6 07:48

  截至2016年4月27日,民政部公布了5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共计427家,其中美术类有94家。在这94家社团中,书画类更是占了绝大多数,而涉及各种将军书画类协会就有10家。

  名字一个比一个悬乎,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有正规的“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就有山寨的“中国工艺美术师协会”,甚至“中国国际工艺美术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协会”。或者打擦边球,在“中国摄影家协会”上加各种外挂,如“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中国自由摄影家协会”等。唯恐没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的认可度高,就再加一个“国家”字头,如“中国国家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美术家协会”。再或者“中国书画家协会”,怎么也比单一的书协、美协内容多吧。或者就走名家或职业路线,如“中国职业书画家协会”“华人国际书画名家协会”等。

  还有一种,不拼艺术家名头,拼级别,比如加上“将军”头衔,“将军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将军艺术协会”“中国将军书画家协会”;怕重名?那就加前缀,如“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中国两岸将军书画院”“中华将军书画研究院”;如果将军仍不够分量,再加上“部长”,如“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中国部长将军书画院”“中国将军部长书画研究院”“中国部长将军书画协会”……

  名头唬人、煞费苦心,其实不过是文字游戏。“马季有个相声里说到‘宇宙牌香烟’,以后是不是会来个‘宇宙艺术家协会’?”艺术家何韵兰表达的类似隐忧,讽刺的是当前所谓协会的泛滥现状。这些协会从哪里来?诞生的原因是什么?何时能管理好?

  注册地管不了 活动地管不住

  这些协会从哪里来?民政部党组成员、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解释:“这些山寨协会主要是内地居民利用境内外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差异,在登记条件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比如:美国、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地区等,就目前掌握情况来看,大多数山寨协会是在香港注册的。他们在香港特区政府公司注册处登记一个公司,下面再设立若干个分行,分行的名称都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国字头字样,与国内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名称一致或雷同,说白了,这些山寨协会就是香港公司下面的分支机构。”而且“在香港注册社团和公司非常方便,香港的一个地址可以注册多个机构,北京还有专门的代理机构可以代办注册,只需几千块钱便可注册一个山寨协会”。

  至于为什么都喜欢用“中国”等字样,更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中国字头带有政府色彩,容易获得社会公众的信赖,山寨协会就利用了这一点。另外,‘国字头’可以在全国范围活动,获取的利益更大。”詹成付介绍,通常一个山寨协会的敛财手段被识破后,又会重新换个头衔名称继续活动,哪个牌子好用就用哪个,这些山寨协会是依据境外法律法规注册成立的,说它们非法不合适,但作为它们长期活动地的内地又没有法律法规予以管理,形成注册地管不了、活动地管不住的局面,导致乱象频发。

  中国美术家协会著作权维权办公室主任朱凡对此类协会也是深有感触,“现在的组织机构也是乱套的,各种协会五花八门,什么国际、世界的、全球的协会,还有打擦边球的,比如弄个中国美术协会等,就是为了做商业。”而“中国美术协会”,这次赫然也在民政部公布的名单之中。

  虽然已经公布了这么多的各种“山寨协会”,但在美术批评家、四川大学教授林木看来,实际存在的数量远远不止于此,因为有很多协会、画院是没有注册的。“仅四川就有上百个画院,甚至有的地市就有十几个画会,所以估计全国会有上千个类似的组织。有些组织只有几个人,甚至一两个人,自然就每个人都是什么主席、会长之类的。”

  艺术评论家曹喜蛙介绍,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国家民政部门对社团协会的管理一直执行“批准制”而不是“登记制”,要求各个国家级的社团协会都由相关部委主管,负责人多是有关部门的退休领导兼职或挂名,形成各个社团协会半官方“权威”形象,客观上滋生了一个新的权力寻租寄生体。“而在包括香港澳门等登记备案的机构虽说是‘离岸社团’‘山寨社团’,也不排除一些组织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但大多数是以牟利为目的,名头越大欺骗性越大。不可否认的是对大多数组织、参与者来说是因为有利可图,客观上能提升其书画润笔和市场价格,尤其对基层不了解真相的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确实也有一定的欺骗性。”

  扑朔迷离 协会混乱迷人眼

  记者联系上了此次被曝光的“中国书画家协会”的一名副会长,据他介绍是受人邀请,具体情况也不了解,后来从网上看到仅冠名“中国书画家协会”的就有三四家网站,感觉非常混乱。笔者在网上搜索,果然看到4家同叫“中国书画家协会”的官方网站。

  在第一家“中国书画家协会”网站里,协会动态里有一则名为《关于“刘金才荣获联合国世界千年文化艺术大师”》的消息标题,只是内容已经打不开了。网站会员名单显示有近千名会员。而第二家同名网站上,简介疑似第一家协会,但该网站自2011年后已基本停止更新。在第三家同名网站,首页上即可看到4月27日由协会秘书处发布的通知,内容是“民政部下发关于境外注册协会通知,本会就此向各界回应:一、坚决支持民政部关于境外注册协会要做到规范化、合理化的指示精神;二、我们在等待民政部制定相关的规定,做到合理合法地开展活动。请各位同仁做好各自本职工作,一心一意创作出最好的书画作品奉献给我们的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第四家同名网站,网页下方的书画品展示栏目,图片轮换滚动,大多数作品下标注着作者的润格价,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

  据被采访的这位副会长透露,他也参加过其他几个协会组织,都有一定的入会费用。挂头衔的多是一次性费用,会员则是按年费缴纳,少则几百元,多则一两千元,如果协会组织交流和展览活动需再另行缴纳费用。许多协会还会设立分会,各分会都有负责人,也可发展会员、自行组织活动。“现在喜欢书画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组织起来在这个圈子里相互交流,给自己的梦想在精神上找个归宿,还能有个名声。”他认为,不应对这类协会全盘否定。

  “按现有的社团管理办法,他们确实是‘山寨’或‘违法’,受到处罚都是应该的;但同时,希望相关部门加快改革、创新,积极引导、扶持民间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文艺事业的伟大复兴。” 曹喜蛙认为,从长远看,艺术领域的社团组织如果引导得力,其推动作用将不容小觑。

  错失的艺术信仰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自立山头的艺术类社团协会?在批评家张瑞田看来,都是金钱惹的祸。“美术作品有了市场以后,许多知名画家进入了富豪行列,这让人想入非非了。成为富豪的画家包括这么几类,第一,在相关美术书法类机构担任领导职务,比如主席、副主席、理事什么的;第二,在国家级展览上获奖的;第三,长于市场运作的。一些不出名的甚至平庸的画家,为了攫取艺术品市场的销售份额,当然‘与时俱进’,自立山头,自我称王,目的是让市场关注,取得经济利益。”

  张瑞田认为,艺术家成立社团组织,切磋技艺、提高审美水平是件好事,但很多问题矫枉过正,切磋技艺的活动没有了,“争座位”的事情多了。“原因不难理解,陈腐的价值观,让我们对‘大名头’趋之若鹜,因此,一些人把那些象征权力的资源世俗化、商品化,目的是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以便把自己的书画作品卖出去。”

  商业、炒作、做假、道德沦丧,林木指出了现在艺术社团泛滥所暴露出的4个比较突出的表现。“现在是艺术商业化的时代,很多人对艺术的虔诚没了,卖钱变成了第一位的需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惜炒作、做假,甚至不讲什么道德了。好与坏、优与劣的标准变得模糊,地位、身份和头衔变得比绘画的水平、质量、技巧更重要。”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缺乏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很多普通老百姓常常被忽悠以所谓名头大小、官职高低来判别作品价值,于是就有了这些社团泛滥、自封名号的当代怪现象。不能不承认艺术作品的当代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博物馆、美术馆级作品的学术梳理与评价、艺术批评的公允与到位、艺术市场的规范与诚信等等,只有这些做到位了,山寨社团、离岸社团才有完全消失的那一天。(记者 冯智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