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ver a Stranger永远的异乡 罗宗勇雕塑个展在韩国雕塑家协会KOSA画廊举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20 08:09

发布于:北京市

原标题:Forever a Stranger永远的异乡 罗宗勇雕塑个展在韩国雕塑家协会KOSA画廊举办

<영원한 이방인 Forever a Stranger永远的异乡>罗宗勇雕塑个展于2023年11月29日在首尔韩国雕塑家协会KOSA画廊举办。此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罗宗勇近三年创作的《丝路长歌》系列以及在韩国期间创作的《暂定的平衡》系列作品,两个系列共计14件。

导师评语

导师评语

导师丨王志刚(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览现场

开幕式嘉宾合影

与张旭熙教授、赵慧玎教授、金成馥教授合影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坚持对生活的敬意

——罗宗勇式的对立平衡

文丨赵慧玎(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诚信女子大学客座教授)

Ⅰ.开始的话

罗宗勇的雕塑源于他在故乡村庄到城市,然后跨越城市到其他国家的生活经历中所感受到的游离感、分离感等情感。随着他所处的环境不断变化,他对于不变的绝对平衡和稳定的渴望也越发强烈。在他近十年的一系列作品中,体现了艺术家面对熟悉的别离、由此而来的失落和空虚所采取的双重态度。

Ⅱ.永远的异乡

“我为什么在这片我出生和长大的土地上,却如同异乡人一般生活呢?”罗宗勇一直在不断地思考和自问这个问题。《永远的异乡人和其他故事》是荷兰作家赫拉·哈瑟(Hella Haasse)于1996年出版的散文集的标题,涉及人际关系、身份认同和差异等主题,这个标题被引用来代表她的心境。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在城市生活的人群中,与原籍相比,许多人可能是在他乡生活。城市是那样一个吸引着各种目的和原因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在有限的空间中生活的地方。罗宗勇因为求学,在17岁的时候离开了陕西省的故乡村庄,迁往西安,这是同一省的省会,也曾是唐朝的都城。尽管物理上距离只有三百多公里,但他在新环境中感受到了相当大的心理距离。

城市生活要求不断地证明自己在那里存在的理由,即要证明自己的“用处”。否则,城市就不允许我停留在那里。对外来者的排斥和无情在全球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但由于中国独特的“户籍制度”,外地人的生活更加不轻松。与我们简单的“身份证”只用于证明身份不同,中国的情况是,即使在城市居住和工作,如果不符合一定条件,就无法获得该城市的“户籍”。这一制度始于1958年,旨在控制人口过度涌入大城市,现在仍然以农村现代化、平衡发展等为名目,继续存在。由于这种特殊情况,中国的“城市户籍”既是个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该城市的“合法”成员的“希望”象征,同时也因此成为令人感到绝望的对象。

《等待》

200×80×80CM 树脂 2015

他在克服孤独和陌生感的过程中,独自一人适应了新的环境,最终考入了一所名门艺术大学。然而,尽管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他仍然无法感受到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受到这种情感的驱使,在毕业后陷入对未来职业的思考时,他呈现了一幅描绘与他一样异乡人身份的城市居民生活的《等待》。以车站上的人们“等待”的瞬间以速塑的手法展现了这座城市居民无法填补的虚无和焦虑,引发了沉重的共鸣。在作品中,作者本人也出现了,一个年轻人坐在地上,将工具箱放在一旁,目光迷失地望着远方,正是他的样子。他梦想成为艺术家,但为了在城市生活,他不得不找到“社会规定的”职业,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并获得“许可”,这位来自他乡的年轻人在这个陌生之地感到的无力和苦恼在作品中得到了体现。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在九个人物中,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目光是直视的,也没有人看向其他人。城市生活就是这样。在群体中生活时,人们会意识到他人的目光,但实际上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彼此冷漠。尽管这是一个初步的目的地,但它是一个为了最终目的地而短暂停留和暂时存在的空间,它通过“公交车站”这一象征,寓意并简洁地展示了城市生活。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乡愁,同时渴望从这个城市中勉强适应的地方得到认可,成为其一部分。

Ⅲ. 追求平衡:‘罗宗勇式’的对抗姿态

当我们遇到爱的人,或者意识到真正的幸福是什么时,我们都会希望这一刻能永远持续下去。那个对象越是珍贵,这种感觉就越加强烈。对于他来说,离开曾经定居了十多年的西安,就像是离开故乡并在这里生活的初期一样特殊。顺便一提,作者在这个他视如初恋般的城市里,也遇到了他命中注定的真爱。尽管作者渴望在新的地方展开自己的梦想,与喜欢的人一起生活,渴望在这个城市中找到归属感,但由于现实原因,作者再次不得不将住所迁至离这里一千多公里远的安徽省。当感到事实不尽人意时,他更加渴望得到肯定和情感上的安稳。所谓的“永恒且绝对的平衡”之渴望反映在他的《云水》系列作品中,这个系列始于2017年,正是他因现实与理想的差距,陷入疏离感和失落感的时期。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32×28×120CM 青铜 2018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是取自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同名诗作标题。"云水"系列作品就像在移动的画面上按下了‘暂停’按钮一样,同时给人以静谧和动态的感觉。作品中出现的女性仿佛在内心存在的矛盾中推拉之间,努力保持平衡,如‘梦与现实’,‘坚强与脆弱’,‘自由与束缚’等。德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在《艺术与视觉感知》(1954)中提到,决定平衡的因素包含重量和方向。他还提出,形成形状的每个元素在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中不断演变,最终当达到静止状态时,就达到了理想的平衡状态。是因为实际与理想之间的不一致造成了无助感吗?女性的头仿佛完全朝一个方向倾斜,仿佛失去了意识。但是,当看向她坚定地支撑着的另一只手时,可以感受到她的意识仍然存在,她仍在微弱地努力支撑。然而,仅仅凭借几根手指的力量无法支撑沉重的身体。支撑她的,也许是缠绕在她身上的,甚至无法准确看清形状的庞大物块,它用一些微弱的引力将她抓住,足以抵挡重力。

"Contrapposto" 是意大利语,意为“相反的”。在艺术中,当表现人体时,这个术语指的是将重心放在一只脚上,而另一只脚的膝盖则自然弯曲,展现出曲线的美感和同时呈现出动感的姿势。这种姿势展示了自然的平衡感和人体之美,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古典雕塑中,并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米开朗基罗、多纳泰洛的雕塑中达到了高峰。在传统佛教雕塑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动作,被称为“三曲姿势”。尽管颈部和腰部朝着不同的方向,但整体上却是和谐的。另一方面,我认为纳钟勇的雕塑虽然表面上看似失去了平衡,但他超越了传统的造型规则,从新的视角重新定义了雕塑的“平衡”。雕塑的各个构成元素之间虽然带有紧张感,但最终呈现出一种平衡的状态。

《丝路长歌·天韵》

20×5 ×16CM 青铜 2019

另一系列作品《丝绸长歌》始于2019年,当他搬迁至一个他毫无涉猎的陌生地区。前一个系列中,他通过直观的造型语言表达了对"永恒不变的平衡"的渴望,而在这个新的系列中,通过更为隐喻和暗示的表现手法揭示了对"心理平衡"的渴望。在罗宗勇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同时感受到雕塑中注重的质感和体积,以及造型上的韵律。这源于他多次实地考察古代文化遗址并参与研究项目的经历,这些经历构成了他建立自己独特造型语言的基础,是他展开创作世界的灵感的来源。

《丝路长歌·弥音》

58×18×40CM 青铜 2021

他离开的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丝绸长歌》系列作品承载着在艰难适应陌生城市和一次次离别中产生的失落感和虚无感。虽然他骑在马上准备前往另一个目的地,但却无法割舍对无法回归的地方的依恋,不断回头。在飞速奔跑的马上,骑手和马应朝向同一个方向,以最小化风阻,快速奔跑。然而,罗宗勇的马似乎徘徊不前,转头或低头,甚至看起来像是在抵抗。此外,由于庞大身躯相比过于纤细的腿,马似乎更难以支撑起它难以承受的负担,使马的样子更显得令人心疼。然而,在丝绸长歌的这匹马明白自己的命运是“奔跑”,所以尽管表面上挣扎,心里却已准备离开。真正完全符合理想与现实的生活是否存在呢?只是程度不同,我们都在这个间隙中找到生活的意义,自我安慰和慰藉。我将这种生活态度,以及他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表达的雕塑,称为“罗宗勇式的对立平衡(contrapposto) ”。

Ⅳ. 暂时的平衡:向自我的和解

也许在世俗的世界中,认可没有人能保证永恒不变,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将是更有利且必要的态度。《暂时的平衡》系列作品是罗宗用在韩国留学期间创作的近作,源于对新环境下新生活态度的探索。与前作不同的是,他在最近的作品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内在的不稳定和不平衡,而不是努力将内在的矛盾塑造成"平衡"的形式。对于无法拥有的事物的过度执着会给人带来难以弥补的失落感。作为一个适应速度较慢、性格内向的人,他在首次离开祖国,在韩国这个语言障碍存在的地方经历了一段"无尽的坠落"。虽然每一天都很痛苦,希望放弃一切回到故乡,但这成为了他逐渐认识现实的契机。

《无尽的坠落》

38×29x75 CM 一次性纸巾 综合材料 2023

从家乡到西安,再到韩国这个很近但陌生的邻国,艺术家一直在克服对未知环境的恐惧,为了更好的生活而不断迁徙。在每次适应的过程中,他必须独自克服一些困扰和混乱的情感,但通过不断地抵抗和调和,他积累了一种能够坚持下去的耐性。在《暂时的平衡》中,艺术家试图与曾经困扰和责备自己的焦虑和冲突和解,努力与曾经因为世界不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感到委屈的世界和解。他放下了对于那些他曾经追求并认为绝对不变的执着,谦卑地接受现实,即永恒不存在,一切都在变化。

《虚掷的光阴》

树脂 综合材料 2023

然而,从观者的角度来看,罗宗勇所称的“和解”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心灵的不安。尽管作者自己称其为和解,但却让人感受到一位年轻人在与世界妥协时所经历的成长痛苦。根据罗宗勇的说法,《行走的人》是描绘一个以大步前进的人的动态形象的作品。然而,尽管姿态充满活力,却不知何故看起来并没有充满希望,也没有散发出积极的能量。由于头部被蓝色布料完全包裹,无法看清楚他正朝着何方前进,也不清楚他在追求什么。尽管经常听到“努力就能实现所愿”的话,但在不断重复的挫折中,情感变得磨损,他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只是机械地朝前大步走着。

《行走的人》

185x35x78CM 树脂 综合材料 2023

弗洛伊德认为,当人类置身于充满焦虑和冲突的威胁情境中时,无意识的机制就会启动,试图通过情感上的伤害来保护自我。罗宗勇最终接受了“潜在平衡”状态,这被解释为这种“防御机制”的表现。他是否采取主动妥协于世界,是因为他再次陷入渴望却无法实现的困境,为了不再失去更多而挣扎于绝望和无助之中?

"创作既是我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也是与自己和解的一次机会。

在焦虑和矛盾中,通过作品努力在理想与

现实中寻求暂定的平衡。"

——罗宗勇的采访摘录

罗宗勇不断追求"平衡的生活"是对他已经经历过这一点的明证。他的作品既是艺术家自己成长历程的记录,同时也象征着当代生活的真实面貌。然而,毫不掩饰艰辛的痕迹,毫不羞怯地展示自己的真实面孔,这是一种展现沟通与和解可能性的信号。

Ⅴ. 坚持生活的敬意

在总结罗宗勇的作品世界时,我仿佛经历了一部深沉而感人的大型连续剧的夜晚。他于1992年出生在中国开始全面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刻。在物质上,他比父辈更加富裕,但似乎拥有展现梦想的空间却变得有限。尽管在前辈们努力拼搏的同时,他们能够坚持下去的原因是对未来更美好的信念和希望。然而,现在的一代人不仅难以实现宏伟而乌托邦的梦想,甚至跟上社会变革的速度都显得困难。

《何处生长》

30x30x160CM 树脂 综合材料 2023

罗宗勇的雕塑提出了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生活的问题。如果有人问:“在如今由速度主导的时代里,什么样的人会是强者呢?”他或许会以有些苦涩的语气回答:“是那些坚韧的人,那些默默生存下来的人(survivor)吧。” 尽管每个人都渴望永恒不变,但在尘世中,我们能得到的只能是短暂和暂时的东西。然而,如果不是永恒的,那又如何呢?如果失去平衡又将会怎样呢?他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平复自己的呼吸,说只要整理心绪,重新出发就可以了。

展览作品

《丝路长歌·天韵》

100×25×86CM 青铜 2019

《丝路长歌·天韵》局部

《丝路长歌·长歌》

95 ×38 ×80CM 青铜 2021

《丝路长歌·长歌》

《丝路长歌·长歌》局部

《丝路长歌·古道》

150 ×25 ×78CM 青铜 2022

《丝路长歌·古道》局部

《丝路长歌·弥音》

110 ×35 ×88cm 青铜 2023

《丝路长歌·弥音》局部

《丝路长歌·国风》

55 ×20 ×80CM 青铜 2023

《丝路长歌·国风》局部

《虚掷的光阴1》

35x15x70 CM 树脂 综合材料 2023

《虚掷的光阴2》

38x 15 x 70 CM 树脂 综合材料 2023

《行走的人》

360x 25x 98 CM 树脂 综合材料 2023

《无名之地》

48x 38x 135CM 石膏 综合材料 2023

《无尽的坠落1》

38x 29x 75CM 树脂 综合材料 2023

《尽的坠落2》

38x 29x 75CM 一次性纸巾 综合材料 2023

艺术家介绍

罗宗勇 LUO ZONGYONG

本科、硕士均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博士在读韩国诚信女子大学雕塑系

现任职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