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潮人“回家”了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5 12:56

  时隔多年,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世界潮商大会(下称“两大盛会”)再次回归汕头。

  11月18日上午,两大盛会在汕头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这是汕头近年来举办的人数最多、会期最长、代表最广的国际盛会。据官方统计,来自全球六大洲35个国家和地区263个社团、商会、组织及机构的约2500人参加本次盛会。

  两大盛会不仅是潮汕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全球潮人共叙乡情、共谋发展的重要契机。早在申办之初,汕头就承诺要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携手汕尾、潮州、揭阳共办盛会,谱写振兴潮人大家庭的新篇章。

  两年多来,汕头兑现承诺,举全市之力高标准、严要求筹办盛会,全方位展示和美侨乡、潮人故里的新形象新风采,让世界的目光聚焦汕头。

  四大主题凝聚潮团潮商

  地处汕头长平路与金环路交界的万象城,是汕头最热门的商圈。一路之隔的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正是1997年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2005年首届潮商大会的主会场。

  27年前,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刚刚落成,五彩斑斓的彩旗迎风飘扬,86个代表团和庆贺团超3200人齐聚于此,开启汕头发展的新篇章。

  “现在回看1997年在汕头举办的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相当于对特区汕头改革开放的一次大检阅。”回忆起这两场盛会,时任汕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蔡述彪说,当年全世界潮团代表汇聚汕头,很多人是时隔多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亲眼看到了故土家园的变化。

  27年后,当两大盛会再次回归时,主会场也变得更大、更漂亮了。

  在国家级功能平台华侨试验区,汕头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建成了粤东地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具备国际水平的现代化会展中心——汕头国际会展中心。该中心以“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为设计理念,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团队设计。何镜堂院士曾说:“汕头国际会展中心要让‘潮人’有回家的感觉。”

  按照行程,两大盛会期间,主办方将围绕“经济、文化、青春、团结”四大主题举办系列活动及参观调研活动。

  在经济主题方面,将举办“画好同心圆 共建百千万”行动,引导侨资投向多个产业领域,加速推进“六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在文化主题方面,将举办国际潮学报告会、潮剧舞剧展演、全球潮人童谣隔代传唱大赛、潮汕文化庙会等一系列活动;在青春主题方面,将举办全球潮籍精英分享会暨第八届潮创大会、“大家面对面”名家讲堂、青春音乐嘉年华等;在团结主题方面,将广泛邀请海内外商界、文化界、艺术界等领域的代表人物出席活动,通过搭建互助共享的平台,加强全球潮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潮青群体是两大盛会重要的邀请对象。主办方表示,两大盛会将进一步凝聚全球潮籍年轻人的力量,计划邀请几十名在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发展领域崭露头角的潮青精英,以主题分享等方式,向外界全方位展现潮青的新思想、新作为。

  “走出去”推动经贸交流

  两年多来,汕头以筹办两大盛会为契机,与海内外各地潮侨、潮商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海内外的经贸文化交流也呈现出广阔的合作前景。

  今年8月,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率领的汕头市友好代表团前往马来西亚,拜访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新山市政厅,广泛访问马来西亚各侨团商会,拜会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知名侨领、商界领袖,并出席经贸文化活动。

  随后,汕头市友好代表团又前往柬埔寨。柬埔寨首相洪玛奈接见时直言,希望汕头企业加强与柬埔寨各界的沟通,探索农业、工业等潜力领域的投资机会。在此次行程中,汕头与金边签署建立友好交流城市协议。

  在海外访问期间,汕头专门组织纺织服装、玩具创意、大健康等行业商协会和农业龙头企业有关代表组建经贸代表团,与对方深入开展经贸对接交流合作,累计签约84个项目、总金额超288亿元。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潮团和潮商,也纷纷踏上“回家”路。两年多来,汕头与海内外220多个潮团、450多名潮汕籍侨胞密集联谊,接待4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团组来汕考察,开展交流活动近400批次超6000人次。

  汕头还推动一系列大型项目落地,以“满格状态”迎接海内外潮人“回家”。

  时速350公里的汕汕高铁开进中心城区,新汕头高铁站建成启用,漳汕铁路、粤东城际铁路加快建设,海内外乡亲“回家”之路更加便捷。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17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南澳岛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全方位展现侨乡新气象。

  高水平建设华侨试验区,规划1500亩华侨产业园,引进立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中心等优质华侨产业项目;“华侨板”累计注册挂牌企业681家、实现融资超25亿元;吸引62家海内外侨团商会等入驻“华侨之家”,国际侨才港引进侨青创业企业89家、注册资本近200亿元。

  如今,一个个项目的落地、一次次“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交流,不仅让海内外乡亲心更近、情更深,也为汕头高水平对外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

  南方日报记者 杨立轩 陈斐仪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