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把握教育历史定位,明确教育根本任务,理解教育本质要求,突出教育中国特色,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开创高等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境界。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要肩负起高等教育“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坚持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要更加自信地坚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要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这“四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学科优势突出,高端人才集聚,各类信息汇聚,创新要素集中,科研成果丰硕,国际交流频繁,理应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高校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既是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高校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科技、人才、信息和文化优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近40年,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依托高校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大批大学科技园区,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方式为经济发展和经济创新力、竞争力的增强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拓展了高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实践证明,高校只有真正与经济社会发展建立良性互动机制,贴紧靠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才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获得日益丰富的发展资源。高校与经济发展是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的,经济发展了就有更大的财力支持高校发展,高校发展了就有更强的实力支撑经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不断提出新要求,高校在服务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汇聚人才队伍、做强特色优势学科、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这样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得以显著增强。
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总数95%以上的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尤其需要准确把握办学定位,强化“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创新发展,始终与地方经济社会紧密结合,聚焦需求,发挥优势作用,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要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和重大部署,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调结构、搭平台、创载体、建机制,促进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成为当地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合作者,全面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要坚持需求导向,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策略,密切跟踪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调整学科专业设置,着力打造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要加快向应用型转变,通过“转型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提高质量。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坚持德育为先、德学兼修、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大力培养各行各业创新创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三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构建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工程科技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学科链、科技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服务链紧密对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建立企业科技需求与高校科技资源对接机制,增强高校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的针对性,建立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对接机制和社会发布平台,加快高校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四要积极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坚持国家急需、一流水平、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体要求和政府主导、创新引领、需求导向、多元投入的基本原则,有效促进创新要素聚集、融合和贯通,推动高校成为行业产业技术发展的研发转化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影响力的主要阵地。要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养拔尖人才,产出重大成果,增强自主创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要创新校企、校研、校校等合作机制,大力拓宽合作领域,不断提升合作层次与水平,努力实现双赢、多赢。要积极推动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向社会开放,加快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增强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要发挥人才资源优势,凸显高水平新型高校智库的咨政功能,搞好咨政、咨询服务。要构建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主的理论创新体系,建设一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高端创新平台,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历史文化文明传承创新。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科技库、人才库的作用,加强与各级政府的全方位联系,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校地合作,形成高校各自所在区域或所属行业产业的竞争优势,成为所在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引智借智的基础平台。要强化应用对策研究,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行业产业发展提供咨政咨询服务,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总之,高校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增强内生动力,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孙竞、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