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诗词中有很多意象,其中“花”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诗人、词人常常咏唱的意象之一。本文在对意象进行基本阐释的基础上,结合一些诗作,分析古诗词中“花”意象所寄托的情感、意蕴与含蓄美之间的关系,以及诗歌含蓄美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古诗词 花意象 含蓄美
“花”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有很多韵味,人们在它身上寄予了很多美好的情愫和期盼。加之与文化融合后,它在中华民族的心理有了很多固定的内涵和审美情趣。所以,当诗词中出现“花”的意象时,无论是诗词作者还是读者,都会不自觉地调动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底蕴,从而让简短的诗词和简单的意象,蕴含了无限的内涵和美感。
一、意象释义
意象就是蕴含作者个性化情感的物象,是作者情感和灵思的客观载体,加深了诗歌的审美愉悦,使诗歌更有张力。正如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鉴赏古诗词,意象绝对是关键的抓手。意象所蕴含的意义,所寄托的文化心理和民族意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
二、“花”意象使诗歌含蓄婉约的缘由
1.花的自然生长习性
花,大多盛放在初春和仲春,到了暮春,百花凋残,真是“东风无力百花残”,不由得引起人们的伤感;感伤美好易逝,年华易老。花中,诗人最爱咏唱的当属荷花、菊花、梅花、桃花。荷花生长在淤泥之中却不染尘埃,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菊花开在秋季,此时百花已谢,唯独它烂漫繁盛,如唐代诗人元稹《菊花》中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之句,而且菊花凋零时,如果不是人为原因,花瓣是不会凋散的,仍会紧抱枝头,所以宋人郑思肖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梅花是报春花,它盛开在腊月,冰天雪地中,它凌寒开放,带来春的消息,如毛泽东的词“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桃花因其颜色艳丽,与少女美丽的容颜相似,所以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面桃花相映红”之句。花本身具有的自然习性与诗人所追求的价值观以及寄托的情感相契合,于是它成为诗歌最佳的情感载体,使诗歌不用借助其他的辞藻,就已经把情志含蕴其中了。
2.花与文化融合产生的审美心理和价值观
花,本身在中国文化中就有“美好”之意。因为有了屈原的“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荷花被赋予了“高雅和不同凡俗”;因为周敦颐的《爱莲说》,荷花又寄托着高洁、不染尘埃的君子之风;菊花因为与陶渊明相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有了隐者之名;因着王冕《墨梅》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有了端庄雅秀、清淡高雅之韵味;牡丹因为在李唐盛世被偏爱,所以有了富贵昌盛之意;因为桃花源,而使桃花洗去了妍质,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庇护所……
当诗词中出现此类意象,它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种花,而是蕴含了诗人的情感追求和价值观的文化载体。这是特殊的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随着历史的积淀,流淌在了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一经碰触,便牵引出深厚的文化与情思。
3.运用虚实相生、比喻、双关等表达手法
花在诗词中多用来比喻女子的容貌。如李白写杨贵妃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以及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都借花写出了女子容貌的娇艳动人或憔悴枯槁。南北朝时的 《西洲曲》中“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则运用双关手法,“莲子”谐音“怜子”,表达了采莲女对心上人的思慕和怜惜。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其中的“花自飘零水自流”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流水”“落花”是眼前实景,而这同样是在虚写女子的容颜在等待中逐渐凋零,而丈夫却还在外游学,写出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和埋怨。这些匠心独运的手法,让诗歌在简短的数语外,有了无穷的意蕴。
三、诗词含蓄蕴藉的美感
1.让情感克制内敛,幽曲而悠长
在古典诗歌中,也有许多情感热烈奔放、直白大胆的。如《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又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这些诗歌之所以被人称道,首先在于以含蓄为主流的社会,它们如一朵奇葩,傲视群芳;在那个女性集体失声的时代,它如一声惊雷,倾泻着女性的情感。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强烈的冲击过后,并未给人留下回味和咀嚼的空间。反而那些简单而韵味悠长的诗句,久久在我们心头
荡漾。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简短几句诗,却把女主人公思念的人是谁,那个人是什么样,女主人公内心的婉约情致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一切都得益于韵味深长的芙蓉花。“芙蓉”谐音“夫容”,女子挽起裙裾,渡过江水,来到水边,面对那么多的兰花芳草,她却对“芙蓉”情有独钟。这是因为那是心上人的样子。当然,也因为芙蓉在古典诗词中还具有的美好、高洁、纯洁、不同凡俗的意蘊,让这简短的几句诗饱满而信息丰富。
我们了解到,女主人公思慕的心上人有着高洁、美好、忠贞的品行,而在香花兰草的围绕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位清新脱俗、志趣高雅的女子,以及二人之间雅致动人的情感。诗中,情感喷发的句子很少,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淡雅清幽的意境,就连忧伤也是淡淡的,克制的。可越是遮掩,越是抑制,越让人想窥探这未加明说的情愫。诗中那未言明却在你心头萦绕不去的意味,才是诗的精妙之处。诗歌的含蓄婉约,意象绝对功不可没。
2.留有回味想象的空间
诗歌推崇“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周振甫先生曾这样解释这句话:“既要写文,怎么能不着一字呢?这大概指言外之意不说,所以不着一字。虽不说,已含蓄在所说的话内,所以尽得风流。”我想诗歌中的言外之意才是让人怦然心动的缘由。
吴越王一日忙完政务,出门透气,看见春花烂漫,想起回家省亲的夫人,于是就给夫人写了一封信,信中只有寥寥数字:“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本是想念至极,却不直接催促,既体谅夫人与家人相聚的不易,又把自己的思念表达得含蓄婉转。我想与你一起度过这美丽的春光。这样的男子,虽贵为君王,却不乏对爱人的体贴与细腻。我想,他的夫人读到这封信,内心应该充满了欢欣与甜蜜。
南北朝诗人陆凯有一首《赠范晔》,诗中写道:“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看似平淡质朴,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费心的构思,而这一随意的举动,却用心深沉。这“一枝”是报春的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是孤傲、高洁、铮铮铁骨、不同俗流的象征,这一举动,不仅描绘出作者高雅的情趣与追求,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愿。用“一枝”来形容“春”,借梅花报春的特征,营造出一种浩渺无垠的意境。这不是一枝花,而是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的春天!
这就是诗歌含蓄深婉的魅力,你看到的寥寥数语只是冰山一角,有穷的语言根本表不尽无穷的意。那辞藻,那意象,那手法,只是表象,透过诗歌的表象,体会它的含蓄,你才能真正明白诗的力量!
总之,自然是艺术的源泉,总能引发诗人的万千情思。自然万物中最夺目,能让所有人怜爱的,莫过于鲜花了。“花”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为古代文人争相咏唱的对象,借“花”来感伤时运,寄情托思。
在我国灿烂的诗词文化中,关于“花”的诗句不可胜数,且大多是经典,使“花”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审美内涵和永恒的生命力。“花”承载了作者的婉转情思,成就了诗词的含蓄蕴藉、婉约动人,同样,诗歌也让“花”的生命力长存,并不停地生长!
参考文献:
[1] 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中华书局1992年。
[2] 赵莹《中国古诗词中的花意象》,《北方文学》2018年第6期。
[3] 王义挺《古典诗词的含蓄美》,《语文知识》2014年第10期。
[4] 朱春雷《中國古典诗词的含蓄美及成因》,《文学语言学研究》2010年第29期。
[5] 张瑜《古代诗词中“花”意象的美学分析》,《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8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2年3期)2022-05-26 全国新书目(2021年10期)2021-11-30 快乐作文(1.2年级)(2021年2期)2021-09-10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21年6期)2021-06-11 少儿科技(2021年10期)2021-01-2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8年4期)2018-05-14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7年11期)2017-12-09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年10期)2016-09-10 作文周刊(中考版)(2015年39期)2015-12-30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1期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其它文章 论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将民间艺术引入中小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谈小学传统文化课程纲要的校本化开发 论小学古诗词中的文化传承 谈小学书法教学的组织策略 放飞童心,表达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