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剧集《繁花》的火爆出圈为契机,一场“《繁花》与上戏——表演系校友们的艺术创造座谈会” 上周在上海戏剧学院华山路校区举行。这场座谈会由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影视表演创研中心、上海戏剧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电影学院主办。
“《繁花》与上戏——表演系校友们的艺术创造座谈会”现场
一部《繁花》,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观剧热潮,在这部几乎都是上海演员出演的热播剧中,大部分演员几乎都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上戏人。扮演宝总的胡歌、扮演玲子的马伊琍、扮演爷叔的游本昌、扮演魏总的郑恺、扮演金花的吴越、扮演小宁波的喻恩泰,还有扮演陶陶的陈龙。每一个人物都个性鲜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歌(2001级表演系) 饰 阿宝
马伊琍(1994级表演系) 饰 玲子
游本昌(1952级表演系) 饰 爷叔
除此之外,还有谢承颖、沈晓海、杨皓宇、孙强、周瑾、史依弘、杜鹃、陈冠甯、袁文康、易照博、曹毅、张洪铭、钱漪、严丰、黄铄淇等太多上戏校友出现在《繁花》的庞大阵容里。也由此“借人物群像,展现时代精神,以传奇故事写时代风貌,折射普通人奋斗身影。”
郑恺(2004级表演系) 饰 魏总
吴越(1991级表演系) 饰 金花
喻恩泰(1995级电视艺术系本科、2000级研究生) 饰 小宁波
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肖英教授在会前表示:“《繁花》成为目前中国的一个现象级电视文化作品,上戏表演系的众多校友参与了这部电视剧,其中多位担任主演,塑造了多个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今天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想请大家一起聊一聊《繁花》的上戏表演系的校友们,他们的成长和创造对我们表演系教学可以提供一些什么启示,留存一些什么经验,以后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建议,上戏表演系未来如何深化发展创新表演教学,培养更多德艺双馨的卓越表演人才。”
座谈会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蓝凡教授、《上海戏剧》原主编邹平等专家从各自专业领域发言。而作为胡歌、马伊琍、郑恺等曾经的带教老师,上戏表演系教授李学通、范益松、佟瑞敏、徐卫宏、洪彬、谷亦安成为当天研讨主力,他们结合演员成长经验,探讨了表演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繁花》与上戏——表演系校友们的艺术创造座谈会”与会嘉宾合影
以下是座谈会部分摘要。
谢巍(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
因为《繁花》的主演当中有很多都毕业于上戏,是我们上戏表演系的校友,可以通过这部剧的表演角度再来反观上戏表演教学优秀优良传统,特有的上戏表演的特点。
繁花盛开也是上戏有戏。为什么刚刚播完就要开这样一个座谈会,因为这对上戏方方面面教学、科研、创作等等,对表演系电影学院,乃至对戏文、舞美等等,都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总之,一部《繁花》让我们上戏也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既看到在这部戏当中校友所做出的努力,同时更要看到,通过这部戏对整个上戏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播,这些发挥大学功能上面应该学到的更多更好的作用。
滕俊杰(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
三十集电视剧容量里面,表演的主力军团来自于上海戏剧学院,无论是主角、配角,无论是男演员、女演员,无论是年长的、年少的,都勇敢的、真诚的,非常令人欣赏的承担了自己很好的表演内容,为这部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从电视剧表演的角度来讲,这是一部标杆教科书,非常值得及时总结。
我感到《繁花》从表演角度来讲,要好好探讨一下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一系列的演员和艺术家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其实去年到今年有两部改革开放的大戏,主演全是我们上戏表演系的。一部是雷佳音主演的《人世间》,讲东北的改革改造。另外一部就是《繁花》,胡歌也好,马伊琍也好,要系统地好好研究一下。
我认为这部剧所有的成功来自于死嗑到底的认真,所有的动人来自发自内心的眼神,所有的精彩来自于细节与细节的叠加。
毛时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
这次《繁花》确确实实是一个现象级的。上海文化总是在中国文化最需要的时候,最能打出出其不意的举动出来。
《繁花》可以说是目前能够实现的最强上海组合。王家卫是华人目前最具有世界品牌的一个导演。上海导演结合了最好的上海演员,讲了最动听的上海故事,一群人出演了《繁花》。
上海戏剧学院的表演系是原来在中国的电影界、话剧界,不仅是举足轻重,是比中戏还要厉害的,出了很多顶尖的大演员。我们现在已经有了这样一群演员,一定要以表演为中心,要打出上海表演学派,海派表演艺术,上戏表演学派。一定要以表演为中心,拉动上戏的创作,拉动上戏的学术研究,用我们的创作来推动上海的城市文化,同时推动整个中国文化的建设。现在是正当其时,我们需要一部带有上海特点的作品。
《繁花》实际上写了上海人独特的人性,表面不动声色,用一种韧劲在推动历史,最后它里面有繁花似锦的亢奋和狂欢,同时也有繁花凋零的忧伤。
《繁花》在央八首播的收视(CVB)
蓝凡(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
说到《繁花》,我自己看了两遍,我自己有一个感觉,一是精致,导演的精致、演员表演的精致、影像呈现的精致,因为王家卫的导演风格是摆在这的,他用电影的语言来拍一部电视剧,用电影的影像来呈现我们的叙事。对表演来说我的感觉是,我们对应的表演和电视剧表演是有差异的,对演员来说,我们都知道王家卫导演无论是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难度是很大的,对演员来说主要任务是塑造形象、赋予性格,它的过程考验一个演员的也就是有生命力。
李学通(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
我退休十几年了,今天作为观众看《繁花》,很开心、很兴奋,它讲到了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看《繁花》的很多故事。就是在回忆自己在那个年代的时候整个上海到底是什么样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样的,这一点非常感动我。
当然我们那么多学生在里面,我们看了学生的表演,他们的成长,胡歌他们也已经是四十多岁了。刚才摘放了一段胡歌和马伊琍的对白,精彩极了,教科书式的片段。看了这些学生的表演,感觉到上戏学生和上戏学生之间的交流,相比上戏学生和其他演员的交流,真是不一样的。胡歌当年在考场上,他的材料交进来,我一翻一看,说这是一个好学生,他在市重点中学的成绩全都是优良,这个太重要了。包括他今天的为人,跟他这些底蕴,他的家庭教育,都是很有关系也是最重要的。
范益松(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
《繁花》非常好,我非常喜欢。很高兴看到这么多校友,在原来基础上都是非常出色的演员,有那么大的一个提升,怎么做到的?上海戏剧学院给他们的东西哪些是用上了,哪些是不够?
我们现在还是要不断发展表演,也就是现代化、国际化、民族化,现在上戏表演系在抓这个课题的讨论。
我看了《繁花》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当他们说上海话的时候,我就感觉到完全不一样的理解,人物的形象从内到外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上海话这个版本我感觉到能够深入到这个角色的人心当中,我能够看到导演真正的意图,我能够理解这个作品真实的内核存在。这些课题都是需要我们好好准备。
听说这个戏拍摄过程当中经常靠演员即兴的现场发挥,现在在国际上好多大的导演,无论是拍电视剧、拍电影等等,都用的即兴表演。我们好多校友在即兴的创作过程当中,一遍又一遍不断的现场反应,从对手身上获取能量获取信息做出反应。马伊琍和胡歌那一段戏,这要是按照传统是弄不出来的,它是人的本性的发现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