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举行“推进‘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
11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低碳冶金产业链”有关情况,邀请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鄂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卢辉,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倪红卫,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国斌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主持。
湖北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黄勤:
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冶金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和支柱产业,是“51020”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低碳冶金产业的发展,将其纳入我省9个新兴特色产业之一,建立了“链长+链主+链创”协同长效机制,推动低碳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推进‘链长+链主+链创’机制 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低碳冶金产业链”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先生;鄂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卢辉先生;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倪红卫先生;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国斌先生。
首先,请刘海军先生介绍低碳冶金产业链的主要内容、工作举措和推进情况。
湖北省经信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海军: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衷心感谢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湖北经信工作的关心支持。湖北是冶金工业大省,作为我国近代冶金工业的重要发祥地,汉冶萍公司曾是亚洲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武汉钢铁公司、大冶钢厂、大冶有色等企业的兴建,我省形成了鄂东冶金走廊。2022年,全省粗钢产量3655.5万吨,占全国的3.6%,居全国第8位。全省冶金工业实现营业收入4192.7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为6.6%,冶金工业已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优势和支柱产业,也是我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中10个营收要过5000亿元的产业之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冶金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将低碳冶金纳入我省9个新兴特色产业之一,制定出台《湖北省低碳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加快培育五千亿级低碳冶金产业集群,建设国内一流的低碳冶金产业基地。下面,我从两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关于低碳冶金产业“三链”融合机制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实施“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统筹谋划推进低碳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省长王忠林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低碳冶金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审定转型方案。
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建立了省领导领衔、省直部门协同、专家团队支撑、工作专班落实的推进机制。工作专班由省经信厅牵头,会同相关省直部门,定期会商,全面统筹,系统推进。
三是推动“三链”融合。分管省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领衔推进;武钢有限、大冶有色、鄂城钢铁、大冶特钢等企业作为链主企业,引领带动;武汉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作为链创机构,科研支撑。组建以毛新平院士为主任委员的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智力支持。
四是明确工作任务。研究制定低碳冶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及配套支持措施,明确了2023-2025分年度的重点工作任务,加快我省冶金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努力实现“技改提能、制造焕新”。
五是营造良好生态。省长王忠林多次带队拜访宝武集团,与中国宝武签订关于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中国宝武在鄂企业加大投资、加快发展。省经信厅与鄂州市政府共同主办鄂城钢铁产需对接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扩大销售。
二、关于低碳冶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三年行动方案》聚焦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明确了我省低碳冶金产业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路径。提出到2025年,全省低碳冶金产业营收力争突破5000亿元,培育2家营收过千亿元、8家过百亿元冶金企业,全省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前4家企业产能占比超过80%、80%以上钢铁产能达到A级环保绩效水平、40%以上钢铁及铜冶炼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为此,重点实施五大行动。
一是实施千亿企业培育行动。支持武钢有限充分利用1600万吨优质钢产能优势,打造汽车用钢、工程用钢、高端压延钢、精品薄材“四个百万吨”专用钢产品群,实现“千亿跨越”,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城市森林湿地钢厂;支持大冶有色做大做强铜延伸产业链,实现营收超千亿元目标,跻身全国铜行业第一方阵;支持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是实施优特产品唱响行动。支持武钢有限加快实施50万吨高等级无取向硅钢、22万吨高端取向硅钢结构优化等项目,打造全球领先硅钢生产基地;支持大冶特钢发展超高强度钢、特种不锈钢、高端模具钢及军工高温合金钢等优特产品,打造国家特殊钢产品研发生产中心;支持黄石建成华中地区重要铜基材料生产基地,打造“华中铜谷”。
三是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支持央企在鄂设立研发中心,推动设立中国宝武武汉研发中心,争取建设中国有色黄石铜基新材料研究院、中铜华中铜业铜基新材料国家实验室;依托大冶有色成立湖北省铜产业发展创新联盟,打造产业交流促进平台、供需对接平台、成果转化平台。
四是实施绿色低碳跃迁行动。加快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开展能效标杆示范企业培育,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加大非高炉炼铁技术、富氢碳循环高炉、高效电炉等低碳冶炼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完善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建立再生铜、再生铝、稀贵金属等循环回收体系。
五是实施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推进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充分利用焦炉煤气富氢资源,有序推进钢企融入全省氢能产业“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推动冶金企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支持武钢有限争创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冶金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低碳冶金产业基地,为我省建设制造强国高地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谢谢大家!
黄勤:
谢谢刘海军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名称。
湖北日报记者:
近年来,鄂州市加快钢铁行业技术创新、绿色转型成效明显。请问,结合当前全省低碳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下一步鄂州市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方面将会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鄂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卢辉:
谢谢您的提问,也感谢新闻媒体对鄂州的关心。
鄂州因钢而立、因钢而兴。近年来,鄂州市加快钢铁行业技术创新,行业绿色转型成效明显。鄂城钢铁、鄂州球团在全省率先完成超低排改造。鄂城钢铁在华中地区首家实现环保绩效A级评定,荣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双碳最佳能效标杆示范工厂”,获评工信部绿色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当前,我市正由“钢城”向“港城”蝶变,冶金产业依然是我市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鄂州市委、市政府把低碳冶金产业列为“双集中”的优势主导产业,持续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打造低碳冶金生态圈
一是围绕推动鄂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鄂州制订了“1+5+1”政策体系,积极推动鄂城钢铁低碳冶金生态圈建设,支持鄂城钢铁利用技术、资金、品牌优势,依法依规对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程潮矿业、鄂州球团优势,打造沿江钢铁原材料供应基地。
二是围绕“生态圈”大力招商引资,培育壮大钢铁贸易平台经济,以供应链的思维,打造钢铁贸易聚集区,推动钢铁上下游企业建链、上链、用链。推动欧冶链金450万吨废钢加工基地建设,打造华中地区废钢保供基地。发挥花湖机场进出口优势和鄂州港口资源优势,打造区域钢材及大宗材料的枢纽港和集散地。
二、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三个加快”:一是加快新产品研发。围绕汽车、高端装备、桥梁、海洋工程等重点产业及重大工程需求,实施先进钢铁材料低碳冶金制造与应用关键技术协同攻关,从建筑钢材向高性能汽车用钢、超高强度工程机械用钢、高性能耐候桥梁钢等钢铁材料转变;二是加快新技术应用。落实双碳要求,运用新技术推进极致能效,做到绿色转型升级;三是加快新业态融合。发挥中国宝武技术优势,搭建钢铁行业供应服务平台,改进流程式、批量式生产模式,针对汽车、工程机械零部件等领域提供定制化服务,引导企业走个性化、差异化的钢产品定制供应商之路。
三、持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我们持续开展“三个持续”:一是持续开展减污降碳。推进鸿泰钢铁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推动钢铁业低碳化改造,力争今年底,钢铁行业在全省率先完成超低排改造;二是持续推动行业能效稳步提升。开展能效标准示范企业的培育,精细化推动推动鄂城钢铁、鸿泰钢铁等企业冶金工序能耗率达到标杆水平;三是持续实施绿色体系建设。巩固鄂城钢铁绿色示范成效,加快推进鄂州球团、程潮矿业绿色工厂建设、绿色矿山改造,变工厂为“景区”、工地为“景观”。
四、实施产业数字赋能行动
充分利用5G、工业互联网、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冶金行业,打造行业标杆。支持鄂城钢铁搭建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丰富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打造全流程、全价值链数字钢厂典范。推进鄂州球团、程潮矿业打造5G智慧工厂、5G智慧矿山。
五、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方面,大力推进工业旅游。依托鄂城钢铁、鄂州球团等企业,打造集观光、科普研学、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积极推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研学产品。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充分利用鄂城钢铁等企业余热余能资源,开展清洁低碳供暖、供热城市服务,协同处理城市废弃物。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冶金产业转型升级,带动鄂州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全省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鄂州贡献。
谢谢大家!
湖北综合新闻记者:
目前,我省冶金产业正处于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关键期,科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请问三年行动方案中如何体现科技创新对湖北冶金产业发展未来的支撑作用,高校应如何发力?
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倪红卫:
感谢您的提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冶金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量过剩、节能减排、结构升级等诸多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支撑引领,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第一生产力作用,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冶金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和支柱产业,是我省“51020”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三年行动方案》锚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牢牢把握冶金行业未来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着力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布局建设低碳冶金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方面的作用,全面推进冶金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高校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生力军,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助力冶金产业的创新发展。
一是优化交叉学科设置。高校应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驱动下,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打通学科群链条和科技创新链条,积极推进与产业链融合,布局多学科交叉汇聚的战略方向,推动大纵深、跨学科研究。近年来,我校围绕大冶金学科布局,按照扶持前沿、鼓励交叉、依托优势学科、发展特色学科的思路,布局了低碳冶金、智慧冶金、新能源与材料、储能科学与技术等交叉学科。“十三五”以来,组建了中非低碳冶金研究中心等学科交叉平台22个,与武钢有限等公司联合组建了湖北省低碳冶金先进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孵化“转炉煤气高效安全绿色低碳回收技术”等标志性重大项目10余项。我们将持续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引导机制,为聚焦关键领域、瞄准关键任务夯实基础条件。
二是创新科教培养模式。高校应将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高水平科学研究项目实施和科研成果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探索战略和前沿领域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校实施香涛学院、“传统专业+”“微专业”赋能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布局建设低碳冶金产业学院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开设数字材料与冶金等微专业项目。组建先进钢铁材料、绿色功能型耐火材料、智慧冶金与智能制造等团队,以创建“项目制”培养模式开展研究生培养,与地方政府和大型钢铁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我们将不断完善人才培育与科研团队、平台、项目耦合机制,积极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先进技术和产业研究基地,建强武汉科技大学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和低碳冶金产业学院。
三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校是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也是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侧。高校应积极构建完善科学研究、专利管理、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让更多创新性成果从“课间”走向“车间”、从“书架”走上“货架”。近年来,学校推进“一学院一城市一基地”“一团队一企业一平台”科研合作模式,引入专家团队与企业有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联合攻关。我校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和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十三五”以来,建立了校地研究院5个,校企合作平台67个,近期将成立“武科大黄石低碳冶金与材料产业创新研究中心”。我们将持续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建设质效,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和环境,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湖北低碳冶金行业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
长江商报记者:
湖北省低碳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支持大冶有色实现千亿目标。请问,大冶有色公司如何落实?
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国斌:
感谢您的提问。非常高兴能够代表中色大冶,参加今天的低碳冶金产业链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省委、省政府将中色大冶作为我省低碳冶金产业重点企业,纳入《湖北省低碳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发展。
冶金产业是我省传统优势和支柱产业,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70年来,中色大冶扎根湖北黄石,从千人千吨的独立矿山,发展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铜企业,浓缩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奋斗史,见证了新中国铜工业发展的全部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中色大冶作为国资央企一员,湖北省有色金属产业龙头企业,将深入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湖北省低碳冶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各项工作部署,以科技赋能产业转型、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加快数字化矿山和智能化铜冶炼工厂建设,构建企业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加快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以“十四五”实现年利润10亿元、阴极铜100万吨、营业收入1000亿元的“十百千”战略目标,彰显国资央企担当作为。
下一步,我们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坚定不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规模效益“双增长”。
我们将结合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点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市场化经营机制转换、提升企业效益效率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我们联合北京科技大学、恩菲公司、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联合成立5G创新实验室;投资亿元,建设矿山生产信息化集控中心、铺设井下5G专网、引进无轨设备,着力将4座在产矿山打造成“安全、高效、稳定”的数字化矿山,让老矿山迸发新活力;对老冶炼厂实施全系统优化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信息化和智能化提档升级,让老厂焕发新生机;对新建的40万吨弘盛铜业项目,融合数字技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大数据智慧中心,着力打造成为世界冶炼智能化标杆工厂。我们将在未来的一至两年里,通过主产业链提档升级和科技创新赋能发展,以“百万吨级”的产能体量和智能化产品制造,迈入全国铜冶炼行业“第一方阵”。
二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辟战略新兴产业新赛道。
在高纯阴极铜产品开发方面,聚焦通信领域高纯靶材料制备,依托产业优势和国家实验室平台,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组建高精尖洁净实验室和模拟仿真平台,开展6N超高纯铜技术攻关,为发展战新产品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在稀贵金属产品开发方面,开展5N金银、5N碲等高纯金属产品开发技术攻关,开展铋、锡等稀有金属产品综合利用;在铜加工产品高端化方面,在稳定年产30万吨铜杆的基础上,做好微细丝用高性能铜杆、高纯无氧铜杆生产,开发铜基高端新材料、铜合金新材料;在循环经济产业方面,依托“城市矿产”基地和品牌效应,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有色金属资源回收的覆盖面和处理规模,全力打造以有色金属和稀贵金属再生为主,回收—拆解—再生原料—深加工—高新材料的完整产业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中色大冶有决心也有信心,打造有色金属千亿龙头企业,成为主责主业突出、功能作用显著、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队,为我省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有色力量!
谢谢大家。
黄勤:
谢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和我们工作人员联系。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