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北京市
(来源:青海省博物馆)
原标题:百件文物说青海丨青海年代最久远的毛织品——诺木洪文化毛织品
这件青海境内出土最早的毛织品,属于青铜时代诺木洪文化,在纺织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出土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长22.1厘米,宽6.1厘米,线粗,暗褐色,有2根或2根以上的经线一上一下与纬线交错纺成。
纺织品为有机质文物,在地下埋藏过程中,受埋藏环境的影响很大,极易腐朽老化,很难保存下来。因此,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不易发现纺织品的存在。气候干旱少雨的新疆保存有大量有机质的纺织品文物,数量多且品种齐全。1959年,塔里他里哈遗址出土了很多毛织品,很可能与柴达木地区的干燥气候有关。
中国古代毛织品会使用羊毛、山羊绒、牦牛毛、兔毛、羽毛等动物纤维作原料织成毛纺织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新疆、陕西、甘肃等地区的手工毛纺织生产已经萌芽。约公元前2000年,新疆罗布淖尔地区已把羊毛用于纺织。罗布淖尔遗址出土的约公元前19世纪的毛织物和毛毯,组织结构都是平纹,毛织物均为棕色,毛毯为黄色,经纬向密度均较稀。1978年秋,新疆哈密五堡墓地出土了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精美毛织物,有斜纹和平纹两种组织。
塔里他里哈遗址出土了大量动物骨骼,大部分为羊骨,也发现了圈栏及圈内的羊粪堆积,还出土了骨铲等农业工具和炭化小麦,遗址周围又是一片辽阔的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可以看出,当时先民过着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的定居生活。出土的毛织品可能是先民利用羊毛或其它动物毛纺织而成,用来遮风避雨和装饰自身。
据考古发现,在距今3000多年的先秦时期,随着西域畜牧业的发展,毛纺织业也逐步得到了发展,生活在西域的人们,主要以动物皮和毛作为服饰原料。他们擅长纺织各色毛布,还用彩色颜料在毛布上绘染图案,惯于用鸟禽羽毛作为服装的配饰,从中反映出先民的勤劳智慧和较高的审美能力。
古老的丝绸之路从中国通向地中海,不仅沟通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商品贸易,也促进了文化、生产技术的交流。以蚕丝为原料的中国丝织物和以毛绒为原料的西亚、中亚毛织物,由于使用纤维原料与织具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织造工艺。但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随着中西商品交流,中国丝织品传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同时,西亚、中亚的毛织品也传入中国。从事织造或经营纺织品者,从中受到新的工艺技术启迪,各自吸取对方的长处,改进与发展了自身的织造工艺、丰富了纺织工艺品的品种。上述出土的毛织品也反映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在织造工艺方面的技术互补。
往/期/回/顾
百件文物说青海丨卡约文化大角盘羊纹双耳彩陶罐
百件文物说青海丨齐家文化最大的青铜器——圆銎宽叶倒钩铜矛
百件文物说青海丨青铜时代辛店文化彩陶靴
本文原刊于青海日报:黄志成《2024-01-19》7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