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扶残助残 共筑美好未来——写在第34个“全国助残日”之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5-24 08:54

季广芝照顾重残丈夫。

何立玲给孩子们上课。

蒋金良教孩子们打乒乓球。

致公党襄阳市委会为孩子们发书包。

孙代平(右)在阳光家园为残疾人打饭菜。

宋玉初级中学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

枣阳市康鑫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农户在插秧。

爱联盟社工中心志愿者指导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

常卫民与杨春红(右)探讨工作。

全媒体记者 吴芳

近年来,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扶残助残活动深入开展,扶残助残观念深入人心,营造了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汇聚起强大的扶残助残合力,各地各单位积极行动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持续提升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扶残助残活动中,我市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以真挚的博爱情怀、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书写了人间大爱。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和支持,看到了社会正能量的弘扬,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第34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本报走近部分扶残助残先进典型,聆听他们的扶残助残故事。

“爱心妈妈”助残志愿团队: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她们不抛弃不放弃,把所有的爱聚集在每一位残疾孩子身上,为他们撑起了一片蓝天。她们就是“爱心妈妈”助残志愿团队的义工。

2006年12月,樊城区铁路社区阳光家园成立,一些残疾孩子的家长把孩子送来进行康复训练,不少人选择留在这里做义工,成为“爱心妈妈”。

刘红瑜是一名残疾人,也是一名绘画义工老师。8岁那年,列车碾断了她的右臂。7年前她选择到家园做一名助残义工,一干就是7年。

孤儿小豪(化名)今年15岁,心智相当于三岁小孩。初来时,他性格古怪内向,不与人交流。刘红瑜细心观察悉心陪伴,上完美术课后,专门用彩笔画图,给他讲图里的故事。两个月后,小豪第一次开口,竟然叫了一声“刘妈妈”。就是这声“妈妈”,让刘红瑜真切感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更坚定了她的助残路。

秦笃芬是一名残疾孩子的妈妈,13年来,她自学康复治疗技术,为脑瘫孩子制订严格的康复计划;彭才英、陈丽明两位“妈妈”则培养出多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在多项赛事争金夺银……

十几年来,她们没有特教教材,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凭着爱心、耐心攻坚克难,一步步摸索。孩子们肢体僵硬,智力低下,在进行乒乓球、舞蹈康复训练时,为了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教几十遍、几百遍甚至上千遍,“爱心妈妈”不厌其烦,直到把孩子们教会。

(吴芳 刘珊)

隗鹏:搭建文化助残平台 帮助残疾人就业

2015年,在雕塑操作中发生意外,隗鹏左手大拇指丧失了功能,但他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通过不断努力于2018年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李氏漆器髹饰技艺”,成为襄阳漆艺第六代传承人,并且独创翻制阴模的脱胎技法。

隗鹏雕塑工作室现有生产基地450平方米,展馆1100平方米,员工11名,其中残疾人员工5名。工作室代表作品中国唐城大青龙寺佛教造像群、解放襄阳系列雕塑、小北门城墙博物馆、明清襄阳城微缩模型、襄水源展览馆、古隆中景区等在国内雕塑界受到好评,漆艺部分被列入襄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

2023年9月,隗鹏创办的襄阳传统漆器民间博物馆开馆,成为集漆文化宣传、漆器制作、漆艺活动、漆器销售等于一体的文化交流空间。

隗鹏雕塑工作室被评为“全省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是目前襄阳唯一一家进行非遗传播发展的企业。

现在,工作室定期举行工作技能培训、健康培训和消防培训,全面提升残疾人群的工作和生活能力,并对残疾人群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传承、非遗技艺传承、创业就业指导等,不仅让残疾人实现就业增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每年,市残联会组织残疾人到该工作室参观、体验非遗文化,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吴芳 刘珊)

季广芝:二十年如一日照顾重残丈夫

“在我们村能够做到像季广芝这样,21年来尽心尽力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丈夫,并将儿子抚育成人的女人,真的不多见。”走进谷城县五山镇夏家寨村,听得最多的是关于村民季广芝的故事。

季广芝,46岁,谷城县五山镇夏家寨村三组村民。2003年,季广芝的丈夫陈光武在一次事故中,失去双腿,这个打击,对于季广芝来说,非常沉痛。

手术后,陈光武虽然保全了性命,但成为了只能常年卧床的残疾人。

每天,季广芝都要为丈夫喂饭喂水、端屎端尿、早中晚按摩。为了避免丈夫长期卧床患上褥疮,她时常要帮丈夫翻身,每天为他擦洗身体,7000多个日日夜夜从未间断。在季广芝的照顾下,陈光武虽然卧床多年,却没有生过一次褥疮。

为了照顾家庭,21年来,季广芝从不出远门,即便偶尔外出办事、走亲戚,她也总是匆忙完事就赶回家照顾丈夫。

“我也有好多次都差点坚持不下去,但看到每天生活都很艰难的丈夫和在学校发奋学习的儿子时,这份心情又让我继续坚守下去。”季广芝说。

如今,陈光武享受了低保政策和残疾补助,谷城县残联为他送来了电动轮椅,并进行家庭无障碍改造。爱心企业湖北万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季广芝提供就业岗位,让她兼顾照顾家庭。

如今,在季广芝的努力与付出下,丈夫陈光武身体状况不错,儿子工作了,一家人也搬进了宽敞的房子。对于季广芝来说,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吴芳 刘珊 宋俊娴)

何立玲:用爱心点亮残疾孩子心灯

十年如一日,她积极参与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扶危济困、送教上门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给予残疾儿童及家庭关爱,她就是保康县特教学校志愿者教师、保康县南方家具城总经理——何立玲。

何立玲毕业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在校时,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发挥所学到襄阳市区及周边(县、市)的特教学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2013年,何立玲毕业后选择回到保康帮忙经营家具城,但从事特教事业的初心始终没变。

2014年,何立玲成为保康县特教学校一名志愿者。每周,她抽半天时间到学校陪孩子们做游戏,教他们发音、说话、唱歌、跳舞、画画等。

李明(化名)是一名19岁的智力残疾少年,在特教学校表现优秀,担任班长。李明的父亲在何立玲的家具城上班,知晓他的难处后,何立玲便让李明到家具城面试。

经过她的耐心指导,李明如今已经是家具城的一名正式员工,每月有稳定的收入。他说:“何老师关心爱护孩子,是一个好老师。”

何立玲的家具城还安置了一名言语残疾人,现在也成为一名技术骨干。

何立玲还为重度残疾儿童开展上门送教服务,为困难孩子送去爱心衣物;学校举办文艺演出需要排练节目,她会挤出时间来教学生;文艺演出需要搬运道具,她发动家具城的工人来帮忙。

何立玲说,自己将在志愿者路上继续走下去,希望有更多的人关爱残疾人、支持特教事业。

(吴芳 刘珊 高荣进)

蒋金良:23年来义务教残疾孩子打乒乓球

23年来,武铁旅服传媒责任有限公司职工蒋金良,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为智力障碍儿童开展特奥乒乓球培训,共培养特奥乒乓球运动员30多人。

蒋金良所教的孩子多次参加全国、全省赛事,有8人获得国家级赛事奖牌,10人获得省级赛事奖牌。

在蒋金良的参与下,襄阳的特奥乒乓球运动走在了全国前列,他也赢得了孩子们家长、亲友和全社会的广泛好评。

23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蒋金良得知市智协想组建全市第一支特奥乒乓球队,要找一个专业的乒乓球教练,指导孩子们进行训练。蒋金良立即报名,并承担起这一任务,无偿指导这些智力障碍儿童进行乒乓球训练。

针对智力障碍儿童说话不清、反应较慢、活泼打闹的特点,蒋金良结合自己掌握的球技,因人施教,耐心培训、耐心纠错。

在他的努力下,这些孩子从乒乓球“小白”逐渐爱上乒乓球,并成为乒乓球“高手”。同时,他还寓教于乐,注重提高这些特殊孩子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自信,帮助他们康复,融入社会。

脑瘫孩子何勇(化名),多次代表中国队、湖北队参加各级特奥比赛,获得个人和团体奖牌40余枚;残疾孩子刘亮(化名)、杨兴(化名),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特奥比赛,并取得好成绩……获奖的孩子越来越多,参加特奥乒乓球运动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吴芳 刘珊 余冬梅)

湖北名泰机电有限公司:让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

5月15日,湖北名泰机电有限公司工人张井布正在对设备进行保养,他说:“我虽然身体残疾,但意志不消沉,通过努力一样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

张井布是一名二级肢体残疾人员,2014年进入该公司。一开始,面对一些简单活,他也会出错,一度打算放弃。车间主任发现后,安排专人对他进行“一对一”帮扶。三个月后,他便能独立完成岗位任务。

经过一年系统性培训与学习,张井布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技巧。如今,张亮已经是数控线上的优秀员工,操机、产品检验、设备维护保养、新人培训,样样精通。

冯清华是一名多重残疾的聋哑人,在该公司工作了十年。起初,因交流困难,车间主任便用手机打字教他开关机的方法、上料取料的时间、操作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积极关照他的日常食宿和身体健康状况。

工作中,冯清华主动钻研操作技巧、设备维护保养技术;空闲时看着忙不过来的工友,便主动过去帮忙;车间需要转运物料,他总是积极主动转运……优异的工作表现让他成为公司的模范代表人物,多次被评为年度优秀员工。

湖北名泰机电有限公司现有员工350余人,其中残疾人员工28人,主营业务包含摩托车零配件开发、生产和销售。连续多年入选襄阳市工业百强企业,是南漳地区制造业重点企业。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重视残疾人员工的权益和发展,加强对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培训和关注,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表现,持续改善残疾人员工的工作环境和设施,为他们提供更好更舒适的工作场所,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

(吴芳 刘珊)

孙代平:34年来,甘当残疾人就业贴心人

在保康县残联有这样一名“老黄牛”,从事残疾人工作34年,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残疾人事业中。她叫孙代平,现为保康县残疾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

帮助就业是改善残疾人生活现状、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她时刻留意并寻找帮助残疾人就业的机会,只要有愿意安置残疾人的福利企业、爱心企业,不分大小,都一一登记在册,然后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等方式推荐给残疾人求职者。

孙代平发现保康县神艺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有适合残疾人的岗位后,多次上门对接,用诚意打动了公司负责人,最终推荐21名残疾人到该公司就业。

刘华(化名)是一名重度聋哑人,在保康县神艺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时遇到了开立工资账户的难题。孙代平立即带刘华前往银行,为他担保,签订责任书,成功帮助开卡。

孙代平视残疾人为亲人,想残疾人之所想、急残疾人之所急,耐心细致地为残疾人做好解释、宣传工作,受到残疾人及家属的好评。

34年来,经孙代平“牵线”,100多名残疾人成功就业。她说:“只要领导觉得我可以胜任,残疾朋友依然信任我,那我就一定会继续为残疾人帮忙,耕耘不休。”

(吴芳 刘珊 向磊)

骆驼塑胶:残疾人职工全员上岗

5月14日,走进骆驼集团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简称骆驼塑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残疾人员工正在无障碍操作台前有序工作。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在规划建设生产设施时,我们首先考虑残疾人职工身体特点,不惜投入重金,力求每一幢生产车间、操作平台和通道都达到无障碍标准,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工作环境安全,残疾人职工安心。”

骆驼塑胶成立于2002年,是骆驼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现有职工107人,其中残疾人员工50人,占比47%。该公司先后被湖北省残联授予“湖北省残疾人就业示范基地”“残疾人就业创业品牌基地”称号。

作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该公司历来重视残疾人职工的权益维护,为所有残疾人职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按时优先发放残疾人职工的各项福利和薪酬待遇。

近年来,针对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升,用工量减少等实际情况,制定残疾人职工稳岗就业保护措施,确保了残疾人职工全部上岗工作,使他们都有一份可靠、稳定的收入来源。

2022年,该公司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在谷城县残联的指导和公司的领导下,该协会以“代表残疾人利益、反映残疾人需求、维护残疾人权益、开展有益活动、为残疾人办实事”为己任,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引导残疾人“感恩、励志、争先、互助、维权”,有效增强了残疾人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公司发展注入了正能量。

(吴芳 刘珊)

致公党襄阳市委会:一场持续十年的“爱心之旅”

致公党襄阳市委会高度关注残疾人,身体力行支持残疾人事业,连续十年开展“爱心之旅”系列活动,走进襄阳市儿童福利院帮扶残障儿童、给予音乐启迪、陪伴做游戏,为阳光家园残疾人日间照料站捐款捐物、奉献爱心。

持续呼吁社会关注。撰写的《关于加强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被省政协采用,《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推荐上报致公党湖北省委会,为残疾人权益保障和提升幸福指数贡献致公党人的智慧和力量。

2017年,致公党襄阳市委会发挥李玲委员音乐艺术优势,成立了致公爱心乐团。每年“六一”儿童节或新年,致公爱心乐团都会用音乐、舞蹈等,为福利院孩子们送去欢歌笑语。此外,致公党襄阳市委会还为福利院孩子们送上各种学习用品及书本玩具等慰问品。

去年5月20日,致公党襄阳市委会“爱心之旅”活动走进位于樊城区新华路的襄阳市残疾人特奥乒乓球训练基地,开展“让爱无碍,共享快乐”趣味亲子活动,为训练基地的十几个“唐宝”送去节日的祝福。

致公党襄阳市委会“爱心之旅”系列活动已坚持举办了10年,成为特色公益活动品牌。活动旨在凝心聚力,呼吁更多致公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同时带动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关注孤残儿童群体。

(吴芳 刘珊)

宜城市宋玉初级中学:融合教育让特殊学生不再“特殊”

一年多来,宜城市宋玉初级中学致力于优化融合教育办学条件,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培训,努力提高融合教育工作质量,有效促进了融教生的健康成长。

宜城市宋玉初级中学现有融教生12名,分散于3个年级,其中智力障碍1人、精神障碍3人、自闭症患者1人、肢体残疾7人。

成为融合教育试点学校后,学校制定了《宜城市宋玉中学融合教育实施方案》,细化了资源教师的责任与分工。根据学校12名残疾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了融合教育年度工作计划和学期预定目标,对学校进行了无障碍改造,配备了标准的融合教育教室,配齐了融合教育教师队伍。

八年级学生冯明(化名)被诊断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少年。学校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个别化教育方案(IEP),该方案详细规划了他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辅助技术和必要的支持服务。几个月后,他不仅在数学和音乐课上表现出色,还在参与小组活动中渐渐打开了心扉,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

去年10月,八(3)班的李丽(化名)被诊断出有精神障碍,学习生活受到影响。于是,班主任胡发兵和心理健康顾问多次家访,帮助她逐渐克服心理障碍,重新融入了班级这个大家庭,重拾了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吴芳 刘珊)

枣阳市康鑫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模式让残疾朋友“富起来”

枣阳市鹿头镇小王庄村现有残疾农户58户61人,其中重度残疾户38户41人。为解决该村残疾农户群体种地难就业难等问题,2018年11月,小王庄村党支部成立了枣阳市康鑫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实行“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农户+残疾人”的土地股份合作模式,共发展残疾人社员12人。

残疾人小陈独身一人没有成家,生活较为困难。合作社创新“带机入社”合作方式,他通过合作社担保购买了一台插秧机,参加种植实用技术培训,在为合作社提供机械服务的同时,也可为其他农户提供种植服务,获取了服务收入。

五年来,合作社带动残疾人社员亩均增收2000多元,带动残疾务工人员年人均增收3000元。2023年,合作社获得经营收入200多万元,实现纯利润70多万元,残疾人社员从合作社中获取收益6.56万元。

2023年,小王庄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5.92万元,集体经济红红火火、民心民力团结凝聚、美丽乡村和谐美丽,为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步,合作社将在村党支部引领下,持续加大对残疾人帮扶力度,充分利用合作社平台,因户施策,精准对接,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不断改进和创新联农助残新机制。

(吴芳 刘珊)

“1+”志愿者协会:志愿助残永远在路上

每逢世界自闭症日、全国助残日等关于残疾人的节日,“1+”志愿者协会的师生志愿者纷纷走出校门,走进残疾人康复机构、儿童福利院与残疾人家庭,开展送教上门、送辅具上门等活动,指导帮助残障儿童进行居家教育康复。

“1+”志愿者协会由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成立。志愿者们建立了自闭症儿童、智力残疾儿童、脑瘫儿童服务分队,对各类特殊儿童开展生活帮扶、学习辅导、康复训练等志愿服务,满足残疾儿童多样性需要。

志愿者们经常与襄阳民福社工组织、春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开展助残活动,通过“周末爸妈陪伴”、秋游、春游等系列活动,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美景,不仅让残疾儿童开阔了眼界,而且拉近了残疾儿童与社会的距离,获得了社会知识,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学院还把大学生志愿助残服务进行量化,以小时核算课时作为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环节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并进行学分认证,调动和激发大家助残服务的积极性。

为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让残疾人体会融合教育文化,学校组织残疾人参加学院“五个一”文化活动,即组织残疾人看一场电影,参观一次展览,观看一场文艺演出,开展一次游园活动,送一本书。

(吴芳 刘珊)

黄玉琴:助力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

在我市有一项社区精神障碍康复服务,社区精神障碍康复人士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悉心辅导下,恢复了健康规律的生活,有的还从受助者转为助人者。

46岁的黄玉琴,是襄阳市民福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襄城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项目主任。她鼓励状态良好的康复者、家属加入关注精神障碍人群的志愿者团队。目前,全市共有8名康复者、10名家属成为为这个群体服务的志愿者,实现家属自助到互助的转变,反哺社会。

2021年3月,黄玉琴凭借着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团队一起致力于为襄城区古城、真武山、檀溪街道的精神障碍家庭提供专业服务。

黄玉琴以社区康复站点为平台,联动民政、卫健、公安、社区、志愿者、爱心企业等力量,组建了一支“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医生+康复师+志愿者”的综合性康复团队。

通过专业化、多样化和常态化的社工活动,精神障碍康复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康复者在同伴、家庭、社会、政府等多方支持下,独立性和应对生活压力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就业等社会角色功能的恢复,回归社会。

3年来,黄玉琴和团队共为康复者家庭提供服务累计达6000余人次,精神障碍康复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帮助287户康复者家庭解决实际困难664个。先后推介7名康复者实现就业,帮助12名康复者回归社会。

(吴芳 刘珊)

任魁:仿真花让残疾朋友绽放笑容

5月13日,记者走进老河口阳光家园(残疾人之家),看到阳阳正在娴熟地插花,她说:“我的手不方便,干不了什么重活,在这里上班,工作轻松,一个月还能挣上近2000元。”

43岁的任魁,老河口市张集镇武营村人,村民都喜欢叫他“假花王子”。18岁那年,他到广州打工,后经朋友引荐进入义乌一家仿真花工艺品公司。因勤奋好学,10年间,他从车间主管干到公司副总经理,还入了党。2017年,他利用所学,回乡创办襄阳市欧希工艺品有限公司。

在政府的扶持下,该公司从一个小作坊逐渐壮大,所生产的仿真花通过亚马逊、阿里国际等平台远销世界各地。

2020年,市残联领导到该公司考察,发现仿真花卉技术适合残疾人,便多次前往该公司宣传国家对企业安置残疾人的有关优惠政策。

任魁意识到残疾人事业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努力和支持,于是他将目光转向当地残疾人,积极关爱残疾人。

2021年4月,他与3家残疾人托养机构签订加工协议,免费为3家托养机构提供加工设备、技术培训、原材料配送,并进行成品回收。现有100多名托养对象参加辅助性就业,以工疗形式得到康复。

任魁还为残疾人开设针对性的就业岗位,拓宽残疾人的就业渠道,专为低保户残疾人建立一个扶贫车间。

目前,该公司已形成以张集镇为中心,辐射老河口市10个乡、镇、街道,带动残疾人及残疾人家属参与手工劳动400余人,其中辅助性就业残疾人160余名,使残疾人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吴芳 刘珊)

爱联盟社工中心:携手共进 为关爱残疾人贡献一份力量

“残疾人极为特殊,需要更多的关心关爱。”5月15日,爱联盟社工中心负责人姜斌说。

为了更好地服务残疾群众,姜斌和一群热心人士成立了公益组织——“爱联盟社工中心”,组织志愿者根据残疾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帮助。

爱联盟社工中心承接了襄州区残联的“阳光家园”项目,姜斌和志愿者对社区残疾人进行摸排,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采取“一对一”精准服务。

对有家庭卫生清洁需求的家庭,志愿者上门为他们打扫卫生;对患有基础病的部分残疾人,社区医生上门为他们检查身体、测量血压;对重度肢体残疾人,手把手教他们康复训练等。姜斌说:“残疾人家属长久照料残疾人,对生活感到疲惫,对未来感到恐惧,我们为残疾人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缓解了他们的精神压力。”

在志愿服务中,姜斌还引导残疾人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扩展社会交际能力,促进残疾人与社会融合,减轻家庭压力。

在爱联盟社工中心的努力下,许多热心人加入这个大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帮助。

(吴芳 刘珊)

襄阳市红十字会:率先安置残疾人就业

“您好,我是襄阳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您最近身体怎么样?”5月15日,在襄阳市红十字会,记者见到了“三献”工作志愿者杨春红,她正在给登记在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打电话。

今年3月,杨春红经襄阳市残联推荐到襄阳市红十字会,成为一名“三献”工作志愿者。

刚开始,在回访电话中,杨春红因语言表达不够流畅,别人以为是诈骗人员。

面对不理解,杨春红情绪低落,襄阳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常卫民耐心开导说,遇到群众不理解的情况很正常,愿意无偿献血和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都是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人,要耐心解答疑问。

根据《襄阳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带头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依法办理入职手续或签订劳动(聘用)合同。

去年文件出台后,襄阳市红十字会率先落实文件要求,立即设置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并安排杨春红上岗。

杨春红今年34岁,她和丈夫都是残疾人。她说,对于高中毕业的她来说,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她会加倍珍惜,尽自己微薄之力把红十字精神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吴芳 刘珊)

图片由市残联提供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