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乡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4 23:47

前不久,由《当代陕西》出品的新闻纪录片在央视播出,以下为各方评价。

著名诗人、文化学者、陕西省记协主席薛保勤:

这是一部原生态的、贴近生活的、有特色的纪录片。它从猕猴桃的生长过程看乡间,从猕猴桃的生长过程看变化,看人们观念的变化,看猕猴桃技术和管理的变化,并从中看生命,看生活,看农民的生生不息。片子聚焦农业,关注农村,关心农民。表现了诗意的乡愁,农民的坚韧,表达了农民顽强、农业可期、农村有望!

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

这是一段秦岭脚下乡村变迁发展详实的史料记录,是一帧风景秀丽、果香飘逸的大美画卷,更是一曲当代农民辛勤耕耘、生生不息的奋斗赞歌。

通过这部纪录片,会感受到中华龙脉的壮美磅礴,感知当代农村产业发展的艰辛曲折,更能感悟出乡村振兴的大好希望与积极探索。

周至黑河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际评委、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梁碧波:

看完系列纪录片《乡间》以后,久久不能平静。乡间,是我们中国人的根,关中平原,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如今怎么样了?导演宋满朝带领摄制组,住进了周至县的一个种猕猴桃的村子,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运用直接电影手法,深入、扎实地跟拍,不仅拍到了农民的生活,更拍到了农民的内心世界,让我们身临其境地看到了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看到了他们的日常,他们的喜乐,他们的烦恼,看到了这些普普通通的男男女女,在振兴乡村中的微光奋斗与追求。全片故事扎实,视听语言流畅,制作水平精良,是一部难得的好片子。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会长赵捷:

纪录片《乡间》说的是陕西省周至果农种猕猴桃的故事,叙事明快,真实生动,以四季为时长,让新一代果农们“想的远处,干在实处”的精气神跃上屏幕。片中靠直播带货养兔子的伊楠姐妹俩自己创造了财富, 姐姐伊楠的婚事又让父母放心不下;50岁的农科人宁选朝执意要考中级职称,是要给女儿高考做榜样;一心要做猕猴桃标准园区的“土专家”任东侠,跑县里上北京,说服了儿子,在政府的帮助下得偿所愿;还有那些数以万计的果农在花开时手工授粉的辛劳都给人留下了温暖而又励志的榜样形象。

纪录片以真实为径,行走在历史空间。《乡间》恪守不渝纪录片的真实原则, 全片以科技贯穿猕猴桃种植,饱蘸浓浓的奋斗情感,为新征程上的新农村撰写了乡村成长的日志。

广电新视点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纪录中国秘书长张延利:

《乡间》纪录片团队是一支扎根乡土和田间地头,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纪录片队伍,他们聚焦农业农村农民春种秋收的故事,从两年前的《瓜熟蒂落》到历经22个月收获的《乡间》,都采用了直接电影、长期蹲点跟拍的方法,给观众呈现了中国农民的精气神。《乡间》通过猕猴桃人生,展现个体命运、家庭命运,映射和反衬当下人、自然、土地、经济之间的关系,保护与发展的统筹共建,以及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下发展生态农业,谋求乡村振兴的故事,是一部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优秀作品。

《乡间》团队冒雨拍摄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 、高级编辑唐俊:

近年来,我国致力于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纪录片《乡间》用内容饱满、风格朴实、富有感染力的影像讲述了发生在陕西周至县的乡村故事,见微知著、小中显大,生动展现了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人们的努力与希望。

这部纪录片以纪实主义创作的手法,通过记录伊楠、任东侠、宁选朝等几户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劳作,原生态式反映了当地从事猕猴桃种植业的农户奋力迈进小康生活的过程。村民们面临的问题是多样而复杂的,从“倒春寒”来袭到烈日的“烤”验,从组织家庭合作到争取政策支持。直观而感性的影像化展示,让观众贴近了解到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种种现实挑战,并唤起人们对农民的生存状态、农村和农业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

《乡间》创作团队历时两年,以跟踪拍摄展开故事线,彰显了乡村民众的勤奋和创新精神。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村民们不靠天吃饭,而是坚持不懈地探索解决方案。他们积极引进农业科技,开展家庭会议集思广益,努力尝试改善种植技术和管理,使猕猴桃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从而带来市场收益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纪录片描述了风雨之后见彩虹的美丽,这种奋斗有为的精神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取得成功的“密码”所在。

纪录片还以丰富的视听语言,具象展示了政府扶持和专业指导的重要作用。在困境中,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和支持力度,帮助他们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销售能力。村民们还从农业科技特派员宁选朝等人身上得到了专业的帮助。这种“及时雨”般的系统性助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最终丰收的成果不仅是对个体勤勉的奖赏,也是乡村振兴取得实绩的真实见证。

在纪录片《乡间》一组组鲜活、细腻的纪实影像中,观众看到了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艰辛曲折、心血汗水,真切感受到农民们勇于创新、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以及为之忧心、拼搏乃至喜悦所带来的情感冲击。作品立足个体和家庭的故事,弘扬了农民群体勤劳创新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新时代农村思想观念、产业技术和管理方式的显著变化。《乡间》围绕小小猕猴桃的种植生长,折射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与累累硕果,原生态、生活化的影像使观众沉浸其中、与之共鸣,也为乡村振兴主题的内容创作提供了具有文献价值的影像文本。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教授、博导、新媒体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杨琳:

《乡间》是宋满朝导演继《瓜熟蒂落》之后,关于乡村振兴题材的又一力作,以陕西西安周至县的乡村生活为背景,深刻而细腻地呈现了这个地方的农人、农作物与乡村生活。通过这部影片,观众将被带入一个充满温情、挑战和希望的乡村世界,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人性的坚韧。

影片仍以主人公家庭为主体展开叙述。三个家庭分别主要代表着女性意识、技术、发展,其中又穿插着婚姻、高考、考证、项目投标等小主体,令观众不由感叹,“新农人”的生活与思想竟然如此新潮前卫。此外,农民们共同努力,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悲伤,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社区精神,让观众感受到了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

影片主要线索在于农作物的培育。纪录片深入探讨了猕猴桃产业的全过程,以时间为顺序讲述了猕猴桃从种植到收获,再到销售。农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努力,以确保其品质和产量,期待着有一个好的收成,让观众深切体会到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和对生活的热爱。

纪录片最终呈现的是乡村生活的意境。最值得赞扬的是,纪录片没有回避农村地区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问题。它坦诚地展示了人口减少、重男轻女、气候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都是中国农村地区广泛面临的问题。然而,纪录片并没有让观众感到绝望,而是强调了农民们的韧性和适应能力。他们去电商培训班后开直播,去北京争取种子资金发展标准化实验区,倡导女性的精神独立和经济独立……镜头下,中国的乡村是有未来的乡村。

生于斯,长于斯,千百年来四季周而复始,日月更替轮回,《乡间》最宝贵的价值在于展现了当下乡村生活的传承与发展,“新农人”的生活似乎还是我们熟悉的那样,却又似乎变得更加美好。

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艺学、传播学硕士生导师张蓉:

《乡间》以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周至农民种植猕猴桃、增加经济收入,改变生活面貌,建设新农村的故事。该片用情景化的叙事结构,选择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将近60岁的普通农妇任东侠,通过贷款建猕猴桃种植示范园,实现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理想;农业技术员宁选朝,深入果园,给果农讲解科学知识,指导果农科学种植,抵抗恶劣天气、病虫害等灾害;离婚后从城市回到乡村的楠楠,面对挫折毫不气馁,辛勤养兔、种植果树,改变自己的生活,从网络营销到直播带货,解决农副产品的营销;该片通过一个个有意义的瞬间和片段,真实生动地再现果农们的生活原貌,全面呈现了现代农民对辛勤劳动的投入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未来农村发展形态、果树种植的科技化、信息时代的网络化营销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如何建设高质量的中国现代化新农村的思考,发人深思。

解说词精炼而富有哲理,方言的巧妙运用,突出了地方特色和人物的性格气质。画面干净清新,色彩以明亮色为主,展现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画卷,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陕西省策划协会会长王治明:

用《乡间》记录乡间,用纪实还原真实;用小人物讲述大故事,用小村庄映衬大时代;让振兴乡村推动乡村振兴,让中国农村见证农业中国。

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李建伟:

鸡鸣了,天亮了,《乡间》来临了。一张张质朴的面孔,一双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一颗颗富含维C的桃子。

都在跳动着,阳光斜插进来,株距间,金灿灿的,仿佛佛光普照,护佑着这片土地,披着霞光。

无疑,今天,抑或,明天,当我们思考,这便是最原始的力量。

黎明了,天地苏醒了,抬头仰望,我们还在努力着明天的明天,一直都在追随,夸父的脊梁。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