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马学雷:教育的改革一定是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5 20:28

 

记者: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6央广教育盛典”的场外直播间,我是主持人娜懿,今天我们的直播间请来的嘉宾呢,是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学雷,马老师,您好,首先跟我们的网友打一个招呼。非常缄默、非常深沉的一个老师。其实我们都知道,您今天来是为这个教育盛典做颁奖嘉宾的,我之前其实是采过很多的教育机构,包括领军人物,但是您的这个视角和他们应该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可能问您的问题都会是比较大的一些问题。

  马学雷:没问题,可以共同探讨。

  记者:第一个问题,从您的这个视角来看,您觉得当前教育的一个大环境是什么样子的?

  马学雷:中国目前的教育大环境是处于一个发展到了新的阶段,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需要改革、需要创新的这么样一个阶段。

  记者:它属于一个不成熟的阶段吗?

  马学雷:肯定是不成熟的,因为事物一直是在发展的,没有人说是成熟的。一说成熟的话呢,基本上离灭亡就不远了。我们现在的社会的变化是在持续,而且还是很剧烈的,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式、教育的模式、教育的供给都是要跟着社会的需要往前变化的。

  记者:您刚刚也提到了“持续”这个词,您觉得中国的教育如果要持续的发展,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应该做哪个个方面的变革或者是改动?

  马学雷:其实只要有一个方面的变革或者改动就可以了。我们的教育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了三十多年,招生考试改革的红利已经吃完了,所以说我们目前要面临的改革、教育的改革,就是一定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这个以人为本呢,应该是两个方面,就是基于人是社会的人,要把人培养成一个在社会中个体来说是健康的,对社会来说是有用的,这么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的方式。

  具体来说,应该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持续的改革和创新,第一个方面,现在大家也都一直有意见的招生和考试改革。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瞄准在招生考试方面把考试作为为教育服务,不能把教育搞成了为考试服务,这个呢,确实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也都在进行系列的改革,也朝着考试是为教育服务在转变,应该是前途是很光明的。

  第二个方面,教育模式的改革。我们的教育模式甚至全世界的教育模式都是工业社会以来奠定的教育模式,学校就是一工厂,班级就是一车间,学科就是一流水线,那么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以人为中心的,不要形成这种机械化的,用学科把孩子们的教育给分割成条状的这种方式,是值得我们目前的做教育的人要探讨的。前两天大家能看到的是芬兰的教育改革是已经开始打破学科的局限,以现象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综合学科、跨学科的开展教育,我们认为这确实是个方向。

  还有一个大家要持续四就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能看到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巨大影响,几乎现在每个人都抱着一个手机在看,已经改变了任何人之间的连接方式。教育呢,也是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方式是有关的,我们如何利用更好的、创新的教育技术,能够把教育效率、教育效果、教育的这种温度提升上来,这是很重要的。

  记者:其实今天到场的有很多很知名的教育机构,现在呢,全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而教育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国际化的趋势,那您觉得今天到场或者是更多的教育机构,它如果想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他们应该做到哪点?或者怎样去抓住机遇?

  马学雷:要抓住机遇的话,应该做好以下这么几点。第一,一定要在教育理念上有前瞻性。理念是先行的,理念决定了你后续一系列的技术动作、定位是什么样的,所以一定要有前瞻的教育理念。比如说刚才说的这个一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果你还是以考试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以分数为中心,那这个未来是没有前途的。此外,你一定要在新的社会连接形式下确立好自己适应这个社会与青少年以及学习的人群的这种教育的模式,模式或者是结构决定了你的功能,决定了你的前途,现在来说,比如说原来说象牙塔似的高校或者学校,现在我们更提倡你要走出去,要和社会结合起来,不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要和实践相结合,这都是教育模式的一种变化。还有就是要注意教育技术的运用。只有教育技术的运用,才能让人和人之间更方便的传达信息、更有效率的传达信息、更有效果的传达信息。教育无非就是一个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感染人格的事业,那么你这种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作为载体来传播知识、感染人格,是能够更加有效率和有效果的。

  记者:您刚刚说到了理念,模式、结构及技术,这三点,您觉得是教育机构能抓住这个机会。

  马学雷:应该要抓住,要抓住未来就得抓住这几个方面。

  记者:非常的有高瞻远瞩。

  马学雷:总结一下,就是大家自己的一点想法,大家共同探讨。

  记者:不管是教育机构还是学校来说,它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现在的大环境下,您觉得如果想要把握好或者是做好本土教育的精髓和内涵,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它呢?

  马学雷:我也不太清楚你所说的这个本土教育指的是什么,本土教育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觉得呢,我们做教育一定是本着以人为本来出发,只要是有利于人的核心素养,有利于人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人能够在社会上幸福快乐的成长并有益于这个社会,不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未来的,不论它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我们都是应该去重点发展的,不要执念于传统、国际化,不要执念于这个,要打破这些个,真正的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要抓住这个,执念于这个。

  记者:刚刚咱们说了这么多的向前的发展的东西,您觉得现在我们还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呢?

  马学雷: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整个教育来说,问题很多,问题很多代表着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整个社会呢,大家也都在提出的一些问题,比如刚才说过的招生考试,或者说人才的评价的问题。目前我们还是用这种招生的方式来评价人,来选拔人,这个呢,是要看能不能用更好的评价人和选拔人的方式,甚至是说我们选拔的这个概念,是不是也要相应的逐渐的在某个区域、某个部分调整成致力于每个人的培养,而不是把一些个人选拔出来,剩下的人就不管了,所以这些方面还是要考虑。

  第二个就是教育公平,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城乡的差别、各个阶层的差别,教育公平涉及到我们这个社会的稳定和这个民族的未来,以及每一个孩子在未来的幸福,所以说教育公平是要解决的。我们在北京呢,已经能够看到这个问题是在政府的努力下,已经向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去转化。原来都是什么重点小学、重点初中、示范高中,这个呢,从我们人的发展角度来讲,这是不合适的、不公平的,人为的把学校分为三六九等,人为的把一些资源在基本公共服务的时候就予以相应的倾斜,这个在特定历史阶段是有它的贡献的,但是到了我们这个发展阶段,已经向着现代化在迈进,那么这个理念应该是要抛弃了,我们要注重教育公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一定要注重分类发展,现在我们的政府在这方面也比较先进了。所谓的分类发展就是政府或者是基本公共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一定要保证社会或者是聚焦到我们这个教育里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保持均衡、保持公平、保持公正。另外,你要想有优质的、特色的、选择性的、差异化的、个性化的自己选择,可以交给市场,这个一定要分开。政府的财政是有限的、人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要搞重点、搞示范,你就一定对不起这个社会,你对得起这个社会,你就要把这个基本的公共服务做好。你的钱越多,可以把这个基数提高的越多。但是有人想拔尖、有人想特色、有人想个性,那你去找社会,有这种市场化的机构、民办的机构或者是一些别的机构、独立的机构去给你提供。所以这种治理思路分开了之后,应该说对于大家来说是比较公平的。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政府对教育的管理还是要更加的放开,我们现在政府的治理思维也是越来越先进了,尤其这两年,有一个负面清单的治理理念和模式,那就是我们政府要管的,我政府不允许的,我都在法律、法规规章里面,我明确的列明,只要不在这里面,或者政府明确的不允许你做的,你们社会、市场就放开手的去做,包括公办学校、包括民办学校,给你充分的自主权,你就想去搞的更好、搞的更有优质、搞的更优特色、搞的更以人为本、搞的更符合你自己设计然后你最后有成功,你整个有成就感、有职业感,大家都会有动力。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学校从老师到校长这种职业的倦怠,那么我也考虑可能就是因为有的时候管的太多,没有自己的价值的体现。那什么事情反正有成绩了也不是我的,出了问题还得我兜着,这都是就没有成就感。可能说像你们做这种工作的时候,那好,我做了一件很有亮点的事情,自己也很高兴,即使没钱、即使没有很多的奖金,但是我觉得我的人身在这个社会里面得到了体现,你也会很高兴。钱是一方面,但是这种放开手脚,能够证明自己是人的一种很强的需求。尤其是到了我们这个社会发展这个层面,很多人都是有这个方面的特点。

  记者:其实马老师刚刚提到这些问题也正是广大的网友和我们的家长、孩子们非常关心的关于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也非常感谢马老师今天把自己多年的这个教育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听了这些之后呢,对于中国的教育能够抱有更大的信心,我们也希望在国家的带领下,中国的教育行业能够发展的更好的好。非常的感谢马老师,谢谢您。

  马学雷:好,不客气。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