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炜:中德经贸交流中的机遇与挑战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12-17 11:49

编者按:日前,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与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中国商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中国投资德国的机遇和挑战》圆桌论坛。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主持活动。德国中国商会干事长段炜介绍了中德整体经贸关系以及在德中资企业发展概况。现将论坛活动内容分享如下:

“竞争对手抑或合作伙伴?—— 中国投资德国的机遇和挑战”讲座现场

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段干事长,您好,非常欢迎您来到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您如何看待现阶段的中德关系?

段炜干事长(以下简称“段”):目前,中德两国政府间的关系已经进入了成熟稳定阶段,中德关系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一个典范。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来看,默克尔总理已经10次访华,且有可能再次访问中国。是西方国家访问中国次数最多的最高领导人。2017年,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仅仅相隔一个月相继访问了德国。两国领导人如此频繁密切的互动,这在中德关系史上堪称罕见。2017年两国举行了首届高级别安全对话,外交与战略对话,建立并启动了人文交流机制。由此可见,两国关系这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同时,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国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中资企业在德国的投资越来越受到德国各级政府的欢迎。根据德方有关统计,中德2017年的贸易额约为1700亿美元,再创同期历史新高,占中欧总贸易额的30%,相当于中英,中法,中意贸易额总和。

过去两年,中国连续两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在德国的投资量投资额仍在稳步上升: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6年中国对德投资29.45亿美元,同比增长258.6%。然而,中资企业短时间内如此快速的增长在德国社会引起了一些担忧。其实,中国在德国的企业有2000余家,而德国在中国的企业约8200多家。

根据2013年德国联邦银行的统计数据,中国对德投资只占到外资对德国投资的0.3%,这个数字是很小的,仅相当于美国对德国投资的0.65% 。只是因为中国投资的基数太小,因而出现很快的增长,但引起恐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中心: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德国中国商会成立的背景。

段:2012年8月,中、德政府第二次政府磋商期间,双方签署《关于进一步促进双向投资的联合声明》。《声明》第三点指出:“商务部将推动在德设立投资促进机构,为促进中、德企业扩大双向投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支持在德成立中资企业商会”。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期间,宣布德国中国商会成立并将商会成立事宜正式纳入《中德关于李克强总理访问德国的联合新闻公报》。德国中国商会是首个联邦层面代表在德中资企业的权威机构,为中国在欧洲建立的第一家海外商会,由在德运营的主要中资企业创立。德国中国商会为中德经贸合作搭建了交流、信息和服务平台,帮助中资企业了解德国当地政策法规、适应当地的投资环境和文化背景。德国中国商会的建立也为中国在欧洲其他国家成立海外商会起到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中心:德国中国商会为中资企业提供哪些服务呢?

段:我们的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会员服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会员网络,服务在德中企企业,为中资企业进入德国做好准备。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帮助中国企业和德国企业更好地融合。第二板块为利益代表,为在德中国企业发声。第三板块为调研、咨询、展团、签证等其他服务。

中心:可以介绍一下德国商会制度?

段:根据德国工商会法(IHK-Gesetz)规定:所有在德国的企业,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和行业,除了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都必须强制加入德国工商会(IHK)。最早出现的商会是汉堡商会,德国有两个商会(汉堡商会和不来梅商会),其他都是工商会。全德有79个德国工商会(IHK),组成了德国工商大会(DIHK),共同代表全国360多万家企业。德国工商会主要提供的服务集中在双元制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及行业准入考试和开具法律证明等。

何万篷院长向与会人员介绍前滩综研的发展情况

中心: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集中在哪些行业?

段:1732年,第一艘满载丝绸、皮革和瓷器的中国商船抵达德国汉堡,开启了现代中德贸易。最早的行业集中在外贸,旅游和餐饮。而如今则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配件和贸易行业,这些也是德国传统优势行业。目前,中国企业对德国的“绿地投资”较受德国欢迎。此外,包括国家电网在内的很多中资企业将研发中心设立在德国,探索“离岸创新”合作模式。

中心:中国企业并购德国企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段:以前,中资企业愿意购买一些破产或者快破产的德企。投资人认为通过将这些德企引入中国市场等将改变破产状态,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实际结果并不理想。这些破产企业在德国没能经营好是有复杂因素的。所以选择一些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或者稳定运营的企业是十分重要的。这一过程离不开尽职调查与法律咨询等专业配套服务。另外,并购过程中的跨文化交流也很重要。

中心:中国企业为什么到德国投资?

段:第一是国际化,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以质量代替数量,企业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希望通过和德国伙伴共同开发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

第二是在德国能够学习新技术,德国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企业职工、有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和广阔的欧洲市场,同时有些被并购的德国企业还会帮助培训收购方在中国本土的职工和技术人员。

中心:中资企业融入德国市场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挑战?

段:中资企业在德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十分凸显,其他还包括跨文化交流经营管理、外派员工长期工作签证和许可申请困难等。除此之外,德国当地行政机构官僚主义问题,中资企业投资项目和母公司之间的缺乏协同能力,融资难度大,缺乏投资后的整合战略与执行等问题也给中企带来困境。普遍问题外,建筑业等行业市场准入仍受实际限制、中资银行在德分行受到不公正的“子行化”监管和德国航权限制导致中资航空公司无法获得德国更多航权开放等与行业相关的专业问题,也愈加明显。

“竞争对手抑或合作伙伴?—— 中国投资德国的机遇和挑战”讲座现场

中心:中资企业进入德国市场有哪些阻力呢?

段:在德国的市场阻力十分明显,一种是理论上的明文规定,如法律法规的限制。德国主要有2部法律治理对外投资,一本是《对外经济法》(AWG)及其《对外经济辅助条例》(AWV), 一本是《反垄断法》(Kartellrecht)。法律规定,德国市场是对所有进入德国市场的外资企业开放的,包括非欧盟企业,(除特殊行业,如高尖端行业,通讯行业,军事行业等)。

根据有关统计,2017年共68家德国企业被中国并购。其中,非常夺人眼球的是美的集团收购库卡公司。在此案的收购背景下,德国巴伐利亚州甚至提出了希望通过修改法律的方式阻碍非欧盟企业,主要是中企的并购事件。因为法律修改流程过于繁杂,转而修改《对外经济辅助条例》,缩紧来自非欧盟国家的投资。

由于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WTO框架下的多边谈判,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如:关税、进口许可和进口配额的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新的保护手段,主要有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例如几年前的光伏产业。

另外也存在所谓的“事实市场进入限制”,为大家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建筑行业。大家鲜少看到中国的建筑企业进入德国,其原因是中国建筑企业雇佣本国的建筑工人,而德国建筑行业工会极力反对中国建筑企业从国内带工人,认为中国员工酬劳远远小于当地的德国建筑工人,这将大大地损害当地的劳动市场。另一个是大型基础设施行业,我们至今没有看见中资企业在德国投资电站、港口等项目,这在欧洲的其他国家都已经发生了。

中心:经贸合作离不开人文交流,您能谈谈德国中资企业管理德国员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段:在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劳动法的国家,且不可忽视工会的力量,我们常说在德国“招聘一个人很容易,解雇一个人很难”。在一定雇员数量的基础上,如职工有意愿成立职工委员会,公司必须通过且必须安排专职人员为职工委员会工作。还有需要注意的是,德国有严格的送礼规则,例如老板请客吃饭人均消费不能超过40欧(如超过40欧需交税),赠送礼品的价格不得高于35欧元。其中,如果是公务员,赠送礼品有更严格的规定,这些都需要中资企业特别注意的。

中心:您觉得“语言”对于中德经贸合作有怎样的作用呢?

段:一般说法是,英语是在德中资企业的官方语言,如需深入沟通,用德语。在我们的实际观察中,语言并不是沟通的障碍,不管是使用德语还是英语在商务谈判和合作上都能有很顺畅的沟通,而实际的问题在于语言背后的内容。

中心:在中德关系中,谈到了政治互信、经贸合作,您对人文交流有怎样的期待呢?您也是在德国从学生时代到走进职场,对中国留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段:其实在德国生活的中国人不一定了解德国,很多中国留学生一直生活在教室,食堂和宿舍之间,很少有深入的沟通,不太关注德国电视,报纸等,还生活在中国人的圈子里。我觉得留学生需要采取 “主动”了解的姿态,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走进德国圈子。另外还有各地学生会学联很重要,帮留学生走出来,融入到德国社会里。也希望在中国的中国人多了解国家政策,在走出去的时候能够真正的做到文化自信。

首页
评论
分享
Top